作為一名長年奮斗在外的開封人,畫家楊志峰有很深的故鄉(xiāng)情結。他的每幅作品上,都能看到醒目的“大梁一峰”4字落款。這是楊志峰在告訴人們,自己是在中原這座古城成長并走出去的。近日,楊志峰回到家鄉(xiāng),在開封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時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楊志峰字一峰,生于1974年,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工筆協(xié)會會員、北京對外文化藝術促進會理事、新華社書畫院特聘畫師。楊志峰的多幅作品被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國美協(xié)、釣魚臺國賓館等收藏。
說起楊志峰的藝術之路,還得從上世紀90年代初說起。當時,我市畫家梁志超、劉艷會在尉氏縣開辦一個暑期美術班,招生對象是對美術有興趣的中小學生,楊志峰便是其中一位。帶著幾分憨厚和純樸的楊志峰給梁志超和劉艷會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雖話不多,但學畫很用功。炎熱的天氣里,他能全然不顧順著臉頰滾落的汗珠和四周嘈雜的環(huán)境,蹲在一角專心畫自己的畫。半個月的學習班學習過程,楊志峰對梁志超輔導的工筆花鳥畫產生了濃厚興趣。梁志超也對這個勤奮且有著藝術天賦的學生青睞有加。在暑期學習班結束后,梁志超便約他定期到家中相互切磋交流。梁志超看到楊志峰畫藝日進,就鼓勵他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規(guī)的美術教育。
之后的10多年里,楊志峰先后到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學習進修,師從王盛烈、劉東贏、盧坤峰、何水法等國畫大家,畢業(yè)后到遼寧大學廣告學院任教。為了讓自己的繪畫事業(yè)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楊志峰毅然辭掉高校的工作,到首都北京做一名職業(yè)畫家。2003年,他在北京琉璃廠租店開了自己的畫廊。多年來,他先后在北京、維也納、首爾、巴黎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聯(lián)合畫展。不少熟識楊志峰的人都感慨,一名從農村走出的青年,能在高手如云的北京站住腳并小有名氣,其付出的艱辛、經歷的磨難不言而喻。
觀楊志峰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筆下既有南國的蕉叢孔雀,也有北方的霜蘆雁陣。然而,他對牡丹更是情有獨鐘,曾十數(shù)載堅持到洛陽、菏澤寫生,積累了大量的寫生素材。楊志峰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表現(xiàn)牡丹的新技法,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理解融入到牡丹創(chuàng)作中。他畫的牡丹不但表現(xiàn)出了牡丹的雍容華貴、富麗堂皇,且通過對牡丹老干的夸張?zhí)幚恚憩F(xiàn)其歷經滄桑不屈不撓的錚錚風骨。在形式上或工筆或寫意,在技法上從傳統(tǒng)勾勒渲染到撞色撞粉、潑彩貼金,用色大膽豐富、熱烈豪放,加之四五米寬的大幅巨制,令人震撼。而他的作品在前人畫法的基礎上所體現(xiàn)出的新突破,更具時代感和個性化的風貌。
談起楊志峰,梁志超表示,工筆畫創(chuàng)作十分艱苦,三礬九染,一筆一彩不能馬虎,四五米大的大幅巨制,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多才能完成。如今,繪畫已作為商品進入市場,不少人傾心商海、浮躁炒作時,楊志峰能忍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潛心堅守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實在難能可貴。本報記者 張東偉【原標題:寫胸中之意 表萬物之境——楊志峰與他的工筆花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