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盤鼓所用樂器以鼓為主,配以大镲,馬鑼等銅器。鼓隊無固定編制,規?纱罂尚。话惆“鼓二镲一”的比例組合。最小的鼓隊有十幾個,大的鼓隊可有幾十人甚至百余人組成。鼓隊所用的木框扁鼓均為同一種形制:鼓面約45厘米,木框,高約30厘米,呈棋子形。演奏時,將鼓的背帶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擊鼓方式有“擊鼓面”、“擊鼓面邊緣”、“擊鼓框”、“雙槌互擊”幾種。銅器多用大镲(民間稱之為“帽兒镲”),亦有配用手镲、水镲的。傳統鼓隊中常配有四面或八面馬鑼。演奏中,鑼手常將馬鑼拋向空中,馬鑼落下后,接在手中繼續演奏,稱之為“撂馬鑼”。近年來,擅長此技者越來越少,目前各鼓隊均已不再使用馬鑼了。
各鼓隊無論規模大小,均有一人手持一面寫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擔任指揮,稱作“令旗”。平時鼓隊的訓練中,“令旗”負責向年輕鼓手傳授鼓譜,講解各種技巧。正式表演時,則通過手中的小旗指揮鼓隊的起、止、強弱、速度等,同時還要指示鼓譜的節奏特征,以保證鼓隊鼓點清晰、整齊。因此,“令旗”在鼓隊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開封盤鼓有“原地演奏”與“行進演奏”兩種表演方式。原地演奏時,鼓隊常圍成一個圓圈,“令旗”位于圓心,鼓手們面向“令旗”而背對觀眾。當鼓隊為民間舞蹈伴奏時,鼓隊位于表演場地的一側,面向表演場地。“令旗”位于鼓隊與舞蹈演員之間。“行進演奏”時,小的鼓隊常走成四橫排,第一、四排是镲,中間兩排是鼓,“令旗”,位于一、二排之間。為了能看到令旗,第一排镲手常面向令旗,退著步子行進。較大的鼓隊常排成四路縱隊,中間是鼓,兩邊是镲,令旗在最前面,面向鼓隊,退步行進。
由于開封盤鼓的節奏并不是規整的進行曲節奏(即不是規整的“雙拍子”節奏),鼓手們無法用“齊步走”的統一步法前進。因此,在鼓隊長距離的行進演奏中,只要求鼓點整齊,不要求步法一致。當鼓隊行進至觀眾較多的地方或接近預定的表演場地時,鼓隊會按照令旗的提示,進入“表演性”的演奏狀態。這時,全體鼓手的步法按鼓點的節奏統一起來,該邁步時同時邁步,該停步時同時停步。鼓隊行進的速度明顯放慢,而擊鼓的動作幅度加大,整個鼓隊時走時停,時起時伏,動作整齊、豪放,極富舞蹈性。全體鼓手既是樂器的演奏者,又是挎著鼓的舞蹈表演者。這種舞蹈性的器樂演奏,具有十分熱烈的氣氛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常能贏得觀眾的陣陣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