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開封

一出《三上轎》 半生未了情——記祥符調傳承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關靈鳳

2013/4/13 9:03:51 點擊數: 【字體:


    祥符調簡介

    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帶地區流行的一個豫劇分支,為標準的中州正韻。作為豫劇的主流,祥符調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粗獷、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委婉明麗的風格。祥符調是中國戲劇藝術璀璨星河中的一顆明星,是戲劇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生逢國難,她在顛沛流離中練就金嗓鋼喉;長遭失明,她在目不見物下走位分毫不差;壯遇浩劫,她在艱難困苦中修煉玉汝于成;晚覓良材,她在蕓蕓眾生中謀求薪火相繼。79歲的當代中國豫劇“祥符調”巨匠關靈鳳如同她的成名作《三上轎》一樣,在一波三折的命運中一次次逆水行舟,一次次砥礪不懈,一次次涅槃重生。

    初識《三上轎》

    13歲的她結緣“祥符調”

    上個世紀30年代,在河南農村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賣了牲口押了套,要聽狗妞《三上轎》。”可見當時這出戲在中原民眾中的影響力是多么大。狗妞何許人也?她就是祥符調傳人、豫劇皇后、第一代女演員陳素真,狗妞是陳素真的小名。

    陳素真曾經公開說:“在我一生演出的劇目中,有一出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比較大的戲,就是《三上轎》。”《三上轎》是一出描寫貧家弱女只身報仇除暴的壯烈悲劇:崔金定的丈夫被惡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親花轎臨門,她身懷利刃與婆母、幼子告別,分手的時候一氣高唱了200多句戲詞。這200多句戲詞不是一般的敘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轎前的生死離別,不僅要一氣呵成,還要把高難度的“波顫音”、“含韻”、“三起腔”相繼融于唱腔之中,難度極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話說是非常吃工。這出堪稱祥符調百科全書的大戲在當時很少有人能夠駕馭。

    1945年,經樊粹庭引薦,時年13歲的“金嗓鋼喉”關靈鳳拜陳素真為師,成為陳派藝術第一代傳人。而關靈鳳從師后學的第一出戲就是《三上轎》,實為陳素真“寶劍鋒從磨礪出”的殷切期望,即從最難處學起,打好基本功。

    摸索《三上轎》

    20歲的她涅槃“金鳳凰”

    1952年,關靈鳳受聘于開封市豫劇團,第一次登臺演出就贏得滿堂彩。關靈鳳那高、亮、甜、寬、柔、潤、高低不擋、真假嗓結合的嗓音,把祥符調悠揚、柔潤、纏綿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稱“汴京‘金鳳凰’”。

    正在聲名鵲起的時候,關靈鳳遇到了一場不虞之災。一場怪病奪去了她善睞的明眸。失去了視力的關靈鳳還沒有翱翔的時候就被折翼了。

    “拉我上舞臺!”關靈鳳語氣堅定地告訴所有的人。在眾人訝異與同情交織的目光中,她回到了強光聚焦的舞臺。“桌椅在哪里?布景在何處?從哪里上場?中間要走幾步路?”關靈鳳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常人所體會不到的努力,將臺上的一切都印在了腦海里,用心演戲,創造了盲人登臺演出的奇跡。這位涅槃重生的“金鳳凰”讓人們認識到,她是顆恒星,會繼續在舞臺上熠熠生輝。

    人生的歷練、曲折的生活,讓涅槃重生的關靈鳳開始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三上轎》里的悲苦與無奈,她將唱詞中的苦情詮釋得淋漓盡致。200多句超長的演繹裹挾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在開封有著1700多個座位的大眾劇場連演47場,場場爆滿。

    1956年,正是憑著《三上轎》的精彩演出,關靈鳳與其師陳素真、常香玉等并駕齊驅,在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中榮獲最高獎,一舉奠定了其在豫劇界的地位。

    再演《三上轎》

    50歲的她獲譽“苦菜花”

    關靈鳳坎坷傳奇的人生經歷,不但沒有讓祥符調蒙塵,她怒放的生命反而又給祥符調點染上一筆更加濃重、更加神秘的個性色彩。

    為進一步發揚陳派藝術,關靈鳳曾在“牛棚”里臉貼臉地跟陳素真排戲,領會動作、身段,把祥符調陳派藝術的絕技滴水不漏地傳承下來,個中甘苦唯她方知……

    1982年,在改革開放的春天里,關靈鳳率領著開封市豫劇團赴首都公演豫劇祥符調陳派代表作《三上轎》,一舉震動京城。承擔此次演出的長安大戲院空前熱鬧,萬人空巷,預先安排好的幾場戲票很快售空,許多沒有買到票的人擠滿了劇場的過道,非要親眼看一看雙目失明的陳派傳人關靈鳳的英姿。

    隨著帷幕的緩緩拉開,已經50歲的關靈鳳走上舞臺,寶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鋼喉”的祥符調,氣力充沛、響堂而又掛味地連唱200多句唱詞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滿堂喝彩,征服了臺下所有的首都觀眾……

    在知天命之年,關靈鳳以獨有的堅忍譽滿京華,在全國唱響了祥符調的最強音,被稱為“豫劇中的‘苦菜花’”。此時的關靈鳳深得陳派藝術的真諦,她根據陳派藝術風格和自身特點,繼承并有所發展地演出了許多陳派的代表劇目,如《柳綠云》、《三拂袖》等。在這些劇目中,她根據陳派聲腔特點和自己嗓音的特質,在聲腔上進一步發展強化了陳派藝術。

    同時,她還以祥符調和陳派表演藝術為基礎,廣泛吸取豫劇其他流派之長處,成功地演出了《春秋配》等劇目。關靈鳳逐漸成為一個能“悲”能“喜”,能“文”能“武”的全才演員。

    重提《三上轎》

    79歲的她說破“金嗓子”

    到了“人戲俱老”的爐火純青之境。而今兩鬢斑白的她仍在自己深深摯愛的藝術長河中,為傳承和發展祥符調而苦苦求索。1985年退休后,她和丈夫、戲曲導演霍林創辦了河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康藝豫劇團,專門為殘疾人義演。

    記者采訪之時,巧遇關靈鳳的弟子、市豫劇團前團長李紅玲,從藝40年的她要舉辦紀念演出,臨行之際請老師指點一二。

    在關靈鳳家客廳的方寸之地,79歲高齡的關靈鳳說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邁著步伐來了幾串動作。雖然沒有上妝,可是她纖手掠過鼻翼,仍然可以傳神地表現出劇中新婦羞澀的心理狀態;腿弓步疾走,張開的雙臂一翻,仍然可以隱約地顯露出水袖曼舞的輕盈柔和。一個片段下來,在場的人看得目不暇接,聽得津津有味。

    “劇目《三上轎》唱腔雖好,但內容有些低俗,我和老伴兒在琢磨這個劇目時,用原來的唱腔再換上新詞兒,創作出一本故事性很強、唱腔優美的劇本,受到很多劇團的青睞。”關靈鳳告訴記者。

    由于《三上轎》太過出名,而且這部祥符調的巔峰之作與關靈鳳命運的完美契合,讓她成為傳承人的不二選擇。很多戲迷、票友、弟子紛紛前來求教,她無不傾囊相授。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為了發揚祥符調,關靈鳳撇開門戶偏見,聽聞三門峽市豫劇團要演輟演了近20年之久的《三上轎》時,她抱病親臨現場指導。2008年9月,如泣如訴的唱腔和悲劇情節在鄭州重現,白發蒼蒼的關靈鳳一亮相,讓人不禁心生時空交錯之感,在場觀眾無不動容。

    “只要想學,誰學我都教。”關靈鳳說,“祥符調是先人傳下來的瑰寶,我定要將其發揚光大,流傳下去。”不論是誰,只要和她說戲,關靈鳳就會用不減當年的“金嗓子”一說就是兩三個小時,直到說破嗓子為止。【原標題:一出《三上轎》 半生未了情——記祥符調傳承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關靈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作者:葉森 2011-04-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