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劇界,提起王敬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以行當全、戲路廣享譽戲劇界。在她幾十年的豫劇表演藝術生涯中,演繹了很多為人稱道的角色。直到如今,每當提起她演過的戲,過往的戲迷仍然津津樂道。11月10日,著名表演藝術家、豫劇界一代宗師王敬先因病駕鶴西去。她的辭世,不僅是開封市文化藝術界的損失,也是整個豫劇界的一大損失。
“丑小鴨”逃荒地學藝
名聲大噪西安城
王敬先1933年生于開封,自幼父母雙亡,隨姑母逃荒至西安。1942年,年僅9歲的她投考由著名戲劇家樊粹庭先生開設的獅吼兒童劇團,因嫌她又瘦又小、又黑又臟,被主考官拒之門外。然而她并沒有氣餒,在以后的日子里,幾乎天天到劇團,又唱又演,終于感動了樊粹庭,將她交給主教武功的韓盛岫先生培養。進入劇團之后,王敬先每次練功都非常刻苦,有次練習倒立,過度勞累的王敬先竟然倒立著睡著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3個月,王敬先就學會了七八出戲。韓盛岫從京劇移植《紅桃山》一劇,讓她飾演武旦張月娥,完全按京劇的路數來要求,使她奠定了堅實的武旦基礎。該劇公演后,西安的觀眾都知道“獅吼”出了一個小武旦。此后,韓盛岫老師開始教她“絕活兒”。他在樊粹庭專為王敬先編寫的《水漫金山寺》、《雷峰塔》、《紅珠女》中,為其設計了“打出手”、“蹺功”、“耍火旗”、“鋼鞭出手”等高難度動作,這些在豫劇舞臺上從未出現過的“玩意兒”,讓西安的觀眾大吃一驚。“七年坐科育星,十年春風化雨”, 14歲的王敬先,名聲已經大噪西安城。
1951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葉盛章等,在開封看了她主演的《泗洲城》后贊不絕口,說她“是地方戲中很難得的一位全才演員,可與京劇界的關肅霜大師媲美”,譽她為“河南的關肅霜”。王敬先這個“丑小鴨”終于變成了一只羽翼豐滿、靚麗的“鹔鹴鳥”。
精彩演技令古城人傾倒 “汴京三王”深入人心
王敬先從“獅吼”出科后到甘肅的平涼搭“新道劇團”班演出,在平涼迎來了解放。這個階段她曾被邀參加了野戰軍部隊文工團京劇隊,唱了很長時間的京戲,演過《法門寺》、《盜御馬》,還演過《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等新歌舞劇。1949年她回到寶雞,單獨挑班,成立“先樂劇團”,演出過《大家喜歡》、《改造二流子》、《王貴與李香香》以及《紅娘子》、《李闖王》等配合解放區各項政策和方針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