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央視春晚,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事。然而,我市群藝館少兒盤鼓隊卻登上了央視少兒春晚的神圣殿堂。2012年首屆少兒春晚于除夕18時播出,我準時打開了電視機。只見少兒盤鼓隊18位翩翩少年,身著彩裝、英姿勃發,他們掄開臂膀,奏出了震天的鼓聲,贏得了現場觀眾的聲聲喝彩。
開封少兒盤鼓隊能在幾百個待選節目中脫穎而出,走上央視少兒春晚的舞臺,是因為他們鼓中有舞、舞中有鼓的舞姿,是因為他們氣勢磅礴的動人表演,是因為開封盤鼓厚重的文化底蘊。
開封盤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1400年前的東魏時期就已經在軍隊中使用,名曰鞶鼓。當時兩軍對壘,兵戎相見,鞶鼓作為催征的戰鼓敲得撼天動地、催人奮進。到了北宋時期又稱其為迓鼓,宋無名氏《續墨客揮犀》卷七記載,迓鼓與民間舞蹈結合,形成了一種在迓鼓伴奏下,演員裝扮成各種人物表演的迓鼓舞在民間流傳開來。在祭祀活動、節慶活動、集市活動中普遍使用!稏|京夢華錄》卷之九曾生動地記載了北宋時期幾百面鼓表演的情景。北宋以后代代相傳,直到清代仍用于抗旱求雨等民俗活動中。清代以后失去了迓鼓之名,因鼓形似磨盤,就被人民群眾稱為盤鼓。
盤鼓鼓譜流傳下來的有200多種,現在常用的有40余個。這些鼓譜是勞動人民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老德勝》講的是品德,鼓手道德品質要高尚,要懷著崇敬的心情打鼓祭祀祖先。《羊低頭》再現了兩只羔羊兩頭相抵,嬉笑玩耍的熱鬧場面!锻盗簱Q柱》展示了手工藝人制作產品時的高超技藝!逗J炮》表現了葫蘆在水中上下翻飛的有趣場景。
20世紀80年代,開封的群眾文藝工作者又對開封盤鼓進行了挖掘、整理和改造。他們抓住“鼓中有舞、舞中有鼓”的藝術特色,在鼓點敲奏、鼓譜套路、動作表演、服裝制作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創新,他們將舞蹈糅進了盤鼓的演奏中,又設計了許多高難度的舞蹈造型,使其成為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大型盤鼓舞。
開封的盤鼓隊伍走南闖北、跨江越海,足跡遍布國內外,參加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國慶50周年天安門廣場的現場表演。參加了上海世博會、昆明世博園開園等國內重大活動的演出。開封盤鼓還應邀走出國門,赴日本三重縣、美國迪斯尼公園、澳大利亞訪問演出。還應邀參加了韓國“首爾2011年六國鼓樂藝術節”。開封盤鼓聲震海內外。
開封盤鼓氣勢宏大、威武壯觀、節奏強烈、聲如震雷,充分展現出中原兒女粗獷豪邁的氣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0多年來,開封盤鼓在國內、國際大賽上奪得金獎30余個。開封盤鼓已成為開封乃至河南民間文化的優秀代表,它是開封的文化名片,為開封爭得了無數榮光,它讓開封的名字在世界更加響亮。(盤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李中華【原標題:盤鼓是開封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