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開封

趙匡胤的傳奇一生和他的三條國訓

2012/5/8 11:13:00 點擊數: 【字體:

    ——摘編自《帝國的黃昏》中共黨史出版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陳橋兵變”被好多人當作歷史疑案,在我看來卻是沒有什么可疑的,完全是趙匡胤故意制造的不流血政變。遼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多半是趙匡胤集團故意散布的謠言,目的就是讓趙匡胤能把部隊帶出去。如果不帶出去,在京城直接動手,必然兵戎相見,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帶出去,掌握在趙匡胤手里,京城空虛,想篡位就容易了。也不必帶太遠,否則回來還要多跑路,就在陳橋剛剛好,在那里導演一出“擁戴”戲,就可以開回去了。 

    趙匡胤這個人,我是非常喜歡的,可以說是中國皇帝中最喜歡的。他是個沒啥文化的武夫,但見識卻超過所有的文人。他從一名不文的流浪漢到當上皇帝,只用了10年時間,即位的時候不過33歲,實在是太神奇了。古今中外還有爬得比他更快的人嗎?我是想不到。 

    趙匡胤非常仁慈,統一中國后對所有被他滅掉的君主,都養起來。而他的弟弟趙光義,則陰險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趙匡胤臨死,還規定子孫后代都不許殺柴家人,也體現了他的仁慈之心。 

    趙匡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尊重知識分子。他給子孫規定“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都免死,使兩宋出了許許多多的“相”,而很少出“將”,數得著的“將”,只有狄青、宗澤、岳飛等幾個人,而“相”就太多了,從趙普開始,名頭大的就有王旦、呂蒙正、寇準、呂夷簡、包拯、范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名頭稍小一點的更是數都數不過來。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 

    最關鍵的是,趙匡胤改變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體制,在他之前,五代政治極不穩定,將領動不動就篡位奪權,殺得稀里嘩啦,而他之后,中國再也出不了臣子奪權篡位的事情了。個中玄妙……再講下去有點喧賓奪主,本節畢竟說的是后周,就到此打住,給讀者留個懸念往下看吧。 

    后晉滅亡契丹又撤走后,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率軍進入開封,在政治真空中宣布建后漢帝國。他只當了1年皇帝就逝世,由他18歲的兒子劉承祐繼位。乾佑三年(950),劉承祐誣陷大臣和將領們謀反,將他們全部殺掉。鄴都留守郭威恰恰不在開封而在鄴都,幸而漏網,但全家仍被屠殺。于是郭威起兵,攻陷開封,劉承祐被亂兵砍死。后漢存在僅僅4年,第二年(951),郭威即位,建立后周。 

    郭威稱帝1年后就病逝,養子柴榮即位。他是五代少有的英明君主,大敗北漢,進攻南唐,攻擊遼國,將燕云十六州奪回兩州,又連陷三關,正當乘勝追擊之時,卻突然病倒,只好撤退。回到開封,即行逝世。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帝位,就是恭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跟他的部下,陰謀策劃向這位7歲小孩奪取政權。 

    出身將門的流浪漢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五代初曾率五百騎兵援助后唐莊宗李存勖,把后梁朱溫的軍隊殺了個落花流水,為建立后唐立下赫赫戰功,李存勖很喜愛他,讓他留典禁軍。后唐天成二年(927),趙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陽夾馬營分娩,生下一個兒子。他就是后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家在趙匡胤長大的這十幾年中,一步步衰落下來。趙弘殷本是后唐莊宗李存勖寵愛的戰將,自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后,他開始受到冷落。可以說,趙匡胤的青少年時代,是隨著父親走南闖北打工賣藝度過的,從小就看盡了世間的眉高眼低,嘗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長時期的江湖漂泊生涯,養成了他喜歡打架,愛好賭博的賴皮性格,而且賭輸不給,賭贏必要。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體壯,又會一些武藝,凡是與他發生爭斗的人,都沒好果子吃。后晉開運二年(945),趙匡胤結婚成家,時年19歲。成家應當立業,家中窘迫潦倒的他就像現在許多農村小伙子一樣,決心出去闖一闖世界。21歲那年,他毅然離家外出,先是去投奔幾位從前的好友,但世態炎涼,他不但沒有從這些有權有勢的朋友那里得到關懷和幫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后來他從軍入伍,在郭威手下當了一名偏將。當時郭威正擁兵自立,準備取后漢而代之。在戰爭中,趙匡胤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作戰十分勇敢,能沖鋒陷陣,又富有智謀,受到郭威的賞識。在郭威被部下擁立為皇帝的過程中,趙匡胤出了不少力,因此被提拔為東西班行首,當了一個中級禁軍軍官,總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這期間,他尤其對大將柴榮表現得非常忠誠,逐漸取得了柴榮的信任。 

    陳橋兵變 

    周世宗柴榮死后,7歲的獨生子柴宗訓即位,這就是周恭帝。由于年紀太小,由宰相范質、王溥輔政。政局不穩,人心浮動,謠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馬上就敏銳地意識到動亂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趙匡胤那里,指出趙匡胤不應再掌禁軍,甚至有的人主張先發制人,及早將趙匡胤干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此時,趙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緊活動。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軍高級將領的安排,發生了對趙匡胤絕對有利的變動。先看殿前司系統,原來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慕容釗是趙匡胤的少年好友,關系非同一般;原來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職,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也是趙匡胤的“布衣故交”,與當時已經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一樣,都是趙匡胤勢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這樣,整個殿前司系統的所有高級將領的職務,均由趙匡胤的人擔任了。 

    再看侍衛司系統。在這一系統的高級將領中,原來趙匡胤只與韓令坤有“兄弟”之誼,當時他正領兵駐守在淮南揚州,京城中實際上只剩下副都指揮使韓通,雖然不是趙匡胤的人,但勢孤力單,無法同趙匡胤抗衡。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接到遼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大臣們慌作一團。小皇帝柴宗訓征得宰相范質、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迎敵。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當天下午,到達了離開封幾十里的陳橋驛。晚上,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大伙聽了,都贊成這個意見,就推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先告訴趙匡義和趙普。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里,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趙匡義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一面叮囑大家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趕快派趙匡胤的親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和王審琦管好京城內外大門。沒多久,這消息就傳遍了軍營。將士們全起來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一直等到天色發白。 

    晚上,趙匡胤假裝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覺醒來,只聽得外面一片嘈雜。接著,就有人打開房門,高聲地叫嚷,說:“請點檢做皇帝!”趙匡胤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回京城。 

    官修史書為尊者諱,將趙匡胤寫得無比被動。趙匡胤騎在馬上,開口說:“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將士們齊聲回答說:“自然聽陛下命令。”于是趙匡胤就發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就要嚴辦。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作內應,沒費多大勁兒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敗筆是王彥升殺死了試圖組織抵抗的韓通和他的家人,給趙匡胤的和平演變涂上了后周忠臣的鮮血。王彥升就此被趙匡胤恨上了,終身沒有當上節度使。 

    與范質、王溥的見面比較富有戲劇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訴范質等人,當時早朝還沒有結束,宰相范質抓住王溥的手說:“倉促譴將,吾輩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幾乎出血。王溥一句話也不敢說。 

    趙匡胤見他們時,裝出為難的模樣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么辦?”范質不知該怎么回答。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嚇得趕快下拜。 

    然后舉行禪讓儀式,但人到齊了,卻沒有禪讓詔書,翰林承旨陶谷從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這份詔書。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趙匡胤任歸德軍節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為國號,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柴宗訓得善終 

    趙匡胤讓后周小皇帝柴宗訓當了鄭王,符太后當了周太后,小皇帝后來被遷往房州,北宋開寶六年(973)逝世,終年20歲,被謚為恭帝。 

    史書上關于后周恭帝的記載非常少,民間傳說倒是有一些,但都不足為信。他即位時只有7歲,當皇帝不過半年。傳說他禪位后先居住在天清寺,然后被遷往房州,一直到20歲去世。有的傳說認為他是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的,這不太可能。因為趙匡胤死在開寶九年(976),柴宗訓比他還早死三年,在趙匡胤活著的時候,趙光義絕對不敢擅作主張毒死柴宗訓。而依趙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現,是絕不會對柴宗訓下毒手的。 

    趙匡胤生前,曾在太廟里立下石碑,后來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廟里去拜碑,并默誦誓詞。這石碑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除了北宋歷代皇帝,別人都無從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時,也只有一個不識字的內侍跟隨,其他人都離得很遠,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后,宮門被打開,人們才得以縱覽,不過是很簡單的三條:一是保全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三是子孫不得背棄上述誓言,否則即遭天罰。此外,趙匡胤還給柴家發了“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犯罪永遠免死。《水滸傳》里小旋風柴進就是因為有丹書鐵券,所以才那么吃香,活得很滋潤。由此可見,趙匡胤保護柴宗訓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誠的,他怎么會加害柴宗訓呢? 

    民間傳說還有,柴宗訓后來為了避禍,跑到了福建,子孫還改姓為“林”。柴宗訓的墓現在河南省新鄭縣城北的郭店,他當然不可能跑到福建去,當時的交通條件也不允許。可能是他的子孫后來因為什么原因到了福建,改姓為“林”。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柴宗訓一定是得了善終的。【原標題:最傳奇的皇帝 趙匡胤生前三條國訓】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06年05月29日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