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漯河 >> 走進漯河 >> 印象漯河 >> 瀏覽漯河

漯河印象

2013/3/29 18:29:14 點擊數: 【字體:

    傳統文化

    漯河地區以農歷節氣為名的地方物色較濃的民俗節日如: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趕廟會)、五月五(端午節)、六月六(螞蟻生日)、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月十五(鬼門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九(重陽節)、十來一(十月初一)、臘月二十三(小年)等。

    元宵燈展暨焰火晚會
 

漯河印象

     元宵燈展是漯河市區節日文化的傳統項目,為活躍節日氣氛,豐富春節期間全市群眾的文化活動,從1988年起,每年都有舉行十五元宵節燈展,展出時間一般一周左右。參加單位是市區所有機關、企事業及駐漯單位,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制做大小不同的花燈。特別是前幾屆燈展,各單位參展的積極性都很高,平均每年參加展出大型花燈150盞。這些花燈一般高2—3米,長寬各3—4米,有些大型花燈高16米,寬12米,集燈、聲、音、形、高科技于一體,從各方面表現漯河市區各行各業突飛猛進、強勁發展的情景,謳歌現在改革開改美滿的幸福生活。這些花燈造型別致,制作精良。每年一百多盞花燈,制作工藝各種各樣。不少精品花燈使觀眾看后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區萬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燈展展區,觀看一年一度的節日燈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來漯觀看燈展的群眾多達十萬人之多。自1988年到2005年,漯河市共舉辦燈展16屆,制作參展大型花燈2853盞,觀眾180多萬人,對漯河市的節日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2006年以來,漯河市委、市政府創新活動形式,把每年的元宵節燈展演變為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焰火晚會,至今已舉辦三屆。每年焰火晚會由政府出資數十萬元,從“世界花炮之鄉”——湖南瀏陽購進上萬枚大型禮花彈,裝點漯河的夜空,烘托節日氛圍,已經成為我市人民群眾每年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特別是2008年焰火晚會由600多個品種、近萬發禮花彈組成煙花品種多、規模大、別具特色。整場晚會禮花彈燃放采用電腦編排程序、最新電子點火、遙控引爆等技術,高、中、低空次第燃放,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并且色彩斑斕,視覺沖擊力強。整個焰火晚會分《魅力漯河 歷史悠久底蘊深》、《活力漯河 改革開放成就新》、《歡樂漯河 欣逢盛世百姓喜》、《和諧漯河 團結奮斗大發展》四個篇章,最后以氣勢磅礴、絢爛璀璨、恢弘壯觀的各色禮花在天空中競相綻放,象征漯河市各行各業取得的輝煌業績,預示著大發展的新漯河將以新的姿態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時把人們帶入了童話般的世界,也把全市人民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了高潮。
 
    民間藝術

    漯河市民間藝術表演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深受群眾歡迎,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早在解放前,漯河就是水旱碼頭,經濟繁榮,商賈云集,后還逐漸人口增多,相應地也帶來了外市的民間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豐富了原有的民間藝術種類,在民間不斷傳播。在清末,市區一些民舞愛好者和商人組織起了民間藝術表演社,有獅子舞、竹馬舞、高蹺行走、嗩吶吹奏、鬧傘表演、推小車、搖旱船、肘閣等。由總社領導,分派各個表演隊按指定時間、地點進行表演,其演出經費由各自表演隊負擔。演出活動一般是在春節進行,演出地點在都街道兩旁,表演隊每到一處,常常是觀眾如潮,爭先恐后觀看表演,店鋪老板也都先后放鞭炮燃放以示歡迎。還無償拿出煙酒、糕點給表演隊員發放。這一傳統習俗在源匯區沿襲至今。每到元宵節期間,四面八方各種城市和農村民間藝術表演隊紛紛走上街頭,盡興表演、市內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門也都大開方便之門,歡迎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

    特別是2008年民間藝術大賽,以弘揚傳統節慶文化,高揚團結、拼搏、實干、創新的漯河精神為主題,挖掘民間藝術資源,展示我市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營造“喜慶、和諧、安康”的節日氣氛。來自兩縣四區的30支代表隊參與了比賽。參賽人員全部為鄉鎮農民兄弟,他們精彩的表演和純熟的技巧讓群眾領略了漯河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秧歌、花鼓、肘歌、舞龍、舞獅等異彩紛呈,不僅把來自各民間演出團體的精彩節目集中起來,而且讓廣大農民朋友走上舞臺,展示自我,展現他們的新形象、新風貌、新生活,讓他們從以往對文化活動被動觀看變為主動參與,引導農民群眾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互動。此舉不僅激發了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更顯示出漯河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國傳統的內家拳之一,是中華武術的瑰寶。明末清初,河南洛陽馬學禮遇一隱士傳授此拳,其得藝弟子馬三元是漯河市臨穎縣繁城鎮人氏,數百年來此拳世代相傳。后來流傳國內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變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特點是動作簡單,內涵豐富,集養生健身,技擊為一體,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習練受益,通過鍛煉使人體全身內外達到高度協調配合。

    雙人旱船舞

  雙人旱船舞起源于清末,師承五代,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由于此舞運用了大量的地方戲的調子、動作、又因舞姿活潑、衣著考究、道具美觀、舞步不俗、動有意思、靜有圖樣,使雙人旱船舞既可地攤表演,又可登臺演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舞陽農民畫

    舞陽縣繪畫藝術歷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環境中,是從民間美術包括民間繪畫、剪紙、剌繡、泥塑、壁畫等古老傳統中發展而來的。

    銅器舞

    銅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樂樂器為四扇大鐃、四扇大镲而得名。該舞流傳在源匯區問十鄉一帶,印板王、問十、董莊、草河李等村,皆有銅器會。

    腦閣

    花社,民間藝術的瑰寶,承載著百姓的希望和理想。在舞陽縣流傳三百多年的“眾社龍為首,龍社不擋腦閣道”的說法,印證了“腦閣”的鼎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龍舞

  郾城何莊青龍會起源于清光緒年間,先是村里的知名人士何發明、何同順等人積極倡導組織發起的龍燈會,在每年的春節鬧元宵期間表演,還在各個廟會、名人祝壽、做生意人開業慶典等進行巡回演出,倍受人們的喜愛,期間的舞龍高手有何俊舉、何俊芳等人。

    獅舞

  郾城“東關獅子會”成立于1897年,是由吳聚才(1877年出生)從南陽拜師學藝歸來組建,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東關獅子會”起初叫“東關故事會”,以“雙獅舞”為主打節目,另外還配有“竹馬”、“二鬼絆跌”(又叫二鬼摔跤)、“九節鞭”等節目,整場演出大約要三四個小時。

    剪紙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與中國造紙術同時出現的藝術,至今仍興盛于中國的民間。南方的纖巧秀逸,北方的渾厚蒼勁。中華大地,各地風格不同,每一位藝術家又獨成一體,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我們將展示這一中華民間藝術。

    漯河旅游資源

    許慎墓 位于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冢高約4米,底徑約14米。許慎 (約58-約147),汝南召陵 (今召陵區) 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漯河印象

     彼岸寺石幢 在郾城區中學內。建于北宋。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底層是六角形須彌座,每角有透雕二龍柱相支,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6個佛龕。再上為四角形四天王龕,有八棱形角柱。其上為幢身,高3米多,重9噸余,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銘》,上為廡殿式石作,有伎樂嬪伽、人首鳥足等圖像。再上為六角千佛造像碑。造型優美,挺拔壯觀。

漯河印象  

    上尊號與受禪碑 在臨潁縣繁城鎮。刻于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年)。隸書,字體方正,近于熹平石經,傳為王朗文,梁鵠書,鐘繇鐫字,世稱三絕。碑文記載東漢延康元年 (220年) 魏公卿將軍勸進及獻帝禪位于魏王的歷史事件。
 
    楊再興墓 在臨潁縣城南12公里的商橋村。墓冢高大,翠柏茂密。冢前刻有“宋統制楊再興將軍之墓”的石碑,相傳為岳飛用槍頭刻成。墓前有祠,祠內有明清石碑數通,記載其生平事跡。楊再興 (1104-1140),為岳飛部下,抗金將領。金人屯兵12萬于臨潁,再興以300騎遇敵于小商橋,驟與之戰,殺2000余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后獲其尸,焚之,得箭鏃二升。

    北舞渡山陜會館彩牌樓 在舞陽縣城北25公里北舞渡鎮。鎮臨汝水,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北轉鄭汴。江南商貨由此吞吐中轉。有“裝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鎮內山陜會館為秦晉巨商籌金創建。彩牌樓居會館拜殿前,清道光五年 (1825年) 山陜糧商同建,為三間六柱五樓。建筑精巧玲瓏,雄偉壯觀。

漯河印象

    許慎陵園 許慎墓位于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冢高5米,底徑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緒年間碑刻二通,墓后蒼柏林立。當地文物部門征地12畝,建許慎陵園。光緒二十五年,東阿周世專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東北隅購地三畝,建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上懸“五經無雙”匾額,現為郾城縣許慎紀念館。1986年許慎墓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商橋 小商橋位于臨潁縣黃帝廟鄉小商橋南小商河(潁河故道)上。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凈跨2.13米,矢高1.2米,兩岸小拱腳間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塊拱石間均由咬鐵連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置有獸,伸出橋身。橋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剛力士像,雙肩扛拱,雙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據方志記載,小商橋始建于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橋主體結構屬北宋建筑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小商橋是一座時代較早的古石橋,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資料。1986年小商橋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大修。
 

漯河印象  

    陳星聚墓 陳星聚墓位于臨潁縣城南6公里,臺陳鎮臺陳村西南陳氏祖墳內。占地1650平方米,南北長55米,東西寬30米。墓前原有華表、碑碣,墓兩側為石刻林。1958年和1965年,陳星聚墓兩次遭到破壞,現僅存墓碑和墓冢。1982年,縣政府撥款重修陳星聚墓碑,建磚瓦碑樓一座,高4.7米,寬1.7米,厚1米,墓地面積480平方米。2004年11月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漯河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沙河天然浴場和濱河游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以生態、休閑為基調的開源森林公園,以科技、綠色、環保為特點的天翼公司種植基地已成為旅游熱點。漯河有著名的“紅色南街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社會主義好》等革命歌曲,激昂雄壯、催人奮進。南街村是一個美麗而帶有傳奇色彩的村莊,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數十萬各界人士來觀光考察。漯河的大門永遠為海內外游客敞開。

漯河印象  

    南街村旅游以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通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南街村旅游已初具規模,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八大觀光旅游景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區、文化景區、文化教育游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熱帶珍奇植物游覽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

    廣大游客在親身感受“游鄉村都市,品南街產品,觀紅色文化,感集體優越”;豐富內涵的同時,還會收到洗禮心靈、升華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使廣大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漯河印象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目前,總資產70多億元,員工4.5萬人,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年屠宰生豬能力1500萬頭、年產肉制品150多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
 

漯河印象

     雙匯集團是從一個資不抵債的地方小型肉聯廠發展起來的。80年代中期,企業年銷售不足1000萬元,1990年突破1億元,1995年突破20億元,2000年突破60億元,2003年突破100億元,達到120億元,成為中國肉類加工企業和河南省首批超百億的企業集團,2005年雙匯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再次成為食品行業第一家、河南省首批銷售超200億元的企業,在中國大型企業500強中列131位,食品行業第一位。
 
    20多年來,雙匯集團始終圍繞農“字”做文章,圍繞肉類加工上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在傳統的產業中走出了一條建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加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了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80年代中期雙匯年銷售收入不足1000萬元,90年代初達到1億元,90年代中期達到20億元,2000年突破60億元,2003年突破100億元,2005年突破200億元,2007年實現303億元,成為全省首批超300億元的企業之一。雙匯集團把“產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作為企業的質量宗旨,始終圍繞產品抓質量,圍繞品牌樹形象,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發展現代工業。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跌宕起伏,肉類市場復雜多變,面對新形勢,雙匯集團解放思想、創新思維,通過市場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憑借完善的產業鏈,消化了漲價成本,實現了企業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實現銷售360億元,增長20%,實現利稅30多億元,增長25%。 雙匯集團將繼續圍繞肉類加工為主,拉伸產業鏈條,由以豬肉加工為主向牛、羊、雞等肉類加工擴展;由肉類加工向糧食、果蔬加工延伸;由國內建廠到國外建廠;由國內融資拓展到***融資,把雙匯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集團,計劃至2010年企業產銷超過500億元、肉類產品進入世界行業前三強,為“十二五”末達到1000億元,進入世界500強奠定基礎。
 

漯河印象

     “紅色南街村”位于河南漯河臨潁縣城南,緊靠107國道。全村有回漢兩個民族,15個村民組,村企業組織——河南省南街村(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一大企業,下屬工廠26家。改革開放以來,南街村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人的頭腦,沿著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探索出一條共同富裕的道路。南街村的業績宏偉輝煌,成為鑲嵌在中原大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南街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社會主義好》等革命歌曲,激昂雄壯、催人奮進。歌舞廳、健身房、多功能智力娃娃城、軍樂隊、戲校、民間藝術表演隊、臺球室、棋藝室、老年門球場、標準體育場、燈光球場等文體組織及設施一應俱全。南街人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村民實行16種物品供給制,企業有免費職工食堂。村民住宅樓有92平米和74平米兩大類,室內主要用具由村統一配置;科技人才有別墅,老人公寓、學生公寓、民兵公寓寬敞舒適。南街村是一個美麗而帶有傳奇色彩的村莊,一枝獨秀紅杏出墻。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數十萬各界人士來觀光考察。 村風正、民風好、黨風廉,社會治安秩序井然,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全國優秀鄉鎮企業”等諸多殊榮。朱镕基、喬石、李嵐清、曾慶紅、李長春、羅干、劉云山、曹剛川等20多位黨政軍領導同志和170多位將軍,分別都到過南街村視察工作;《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電視臺、《朝日新聞》、美國之音等眾多國內外新聞媒體對南街村作了大量報道;美、英、法、德、日等20多個國家的數十家新聞單位也都到南街村作過實地采訪。南街村現在每年接納40多萬游客。對于南街村兩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人們紛紛給予高度評價和贊揚。南街人正以豪邁的熱情,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的征程上奮進。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至15日連載記者藤野彰寫的文章:中國摸索建設和諧社會。文章如下: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早上6點15分,南街村的廣播站開始播放頌揚毛澤東的革命歌曲《東方紅》,南街村新的一天便伴隨這輕快旋律開始。毛澤東的雕像如守護神一樣聳立在南街村的廣場上。廣場上還有一些如“毛澤東思想永遠放光芒”等政治標語。村內也到處都能看到毛澤東的畫像、標語等。

    經營中堅持外圓內方的策略,從“玩泥蛋起家”到“玩面蛋發家致富”大力發展村辦企業。由于集體經濟實力的壯大,村民生活實現了供給制,就近入托入學,人身保險等實現了全免費,公益事業日益發展,南街村弘揚“傻子”精神,堅持開展大學毛著、大學雷鋒、大唱革命歌曲的“三大”活動,南街村個個大學雷鋒辦好事、無私奉獻不圖名。形成了富庶文明的社會主義小社區,現在正朝著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邁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漯河市人民政府
0
下一條:小商橋--天下第一橋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