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洛陽

杜甫:曾住首陽山下 死后歸葬祖塋

2013/5/14 11:10:41 點擊數: 【字體:

杜甫:曾住首陽山下 死后歸葬祖塋

偃師杜甫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鞏縣(今河南鞏義)人。被譽為“詩圣”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曾長期居偃師首陽山下,直至后來移居長安。公元770年,杜甫客死湖南,其孫承其遺志,在其死后四十三年,不遠千里遷葬他于偃師。

    1 杜甫后裔認可偃師杜甫墓

    有關杜甫墓所在地,國內一些地方都有自己的說法。

    以湖南耒陽市的杜甫墓為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杜甫墓位于耒陽市北城區的耒陽市一中校園內。其墓基砌麻石,上封土,占地100平方米。正面麻石鐫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宋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即公元1263年4月),下署“縣令王禾立石”。杜甫墓周圍原有杜甫堂、杜公像以及杜公書院石碑、古墓石碑座等文物古跡,文革時期被毀,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的杜甫墓,位于首陽山下偃師市城關三中的學校操場后方。墓碑為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所立,高約5米,上刻有“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字樣。

    據偃師市文物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956年重修該墓冢時在四周砌上青磚,呈八角形。目前,墓冢高約3.4米,直徑約12米。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晉當陽侯杜預之墓,不過如今僅保存有一座墓碑。

    到底哪座墓是真的杜甫墓?

    據《舊唐書·杜甫傳》載:“元和中,宗武子嗣業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西北首陽山之前。”清人錢泳《履園叢話》曰:“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師之土婁(杜樓)村。”據江右《杜氏宗譜》載: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嗣業“受父(宗武)命,去甫歿余四十年啟甫之柩,襄袝事于偃師,途次,子荊乞言,元稹征之為志。”這就是說,甫公之孫嗣業,于公元813年,將杜甫之柩自湖南耒陽遷葬于洛陽偃師。

    國內學界也認可杜甫墓在偃師這一說法。1998年11月15日,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霍松林代表中國杜甫研究會向偃師杜甫墓獻了花籃,并說:“杜甫晚年渴望回到故居,臨終留下遺囑:‘死后歸葬祖塋。’他的孫子終于實現了他的遺愿,我們今天在這里拜謁的,就是詩圣杜甫的靈魂安息之所。”

    2 杜樓村名的由來與杜甫墓有關

    偃師市杜樓村一些村民說,關于杜樓村名的來歷,也和杜甫墓有關。傳說當年杜嗣業經過數十天長途跋涉,終于將其爺爺杜甫的遺骨帶至杜預墓前。附近的鄉親們聽說是大詩人杜甫的尸骨返回故里安葬,為了好好安葬杜甫,大家有錢出錢,有物出物。

    隨后,當地幾名風水先生又開始為杜甫的墓地選穴,結果幾個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一連幾天過去了,杜甫的遺骨仍無法安葬。一時間嗣業不知所措,心中也十分煩躁,便來到爺爺靈柩前祭奠,不知不覺間便睡著了。在夢中,嗣業聽到爺爺的聲音:“嗣業莫憂,百鳥定穴。”嗣業醒后,回想夢中爺爺說的話,便急忙到村外尋找“百鳥”。忽然,他看到喜鵲飛到兩個村莊中間的地方,落在枝頭上唧唧喳喳叫著不肯走,嗣業便認定此處為爺爺所中意的墓穴位置所在。于是,便叫來村民將杜甫的尸骨埋葬于此。后來人們根據杜甫墓所在位置將附近兩個村莊改名為前杜樓、后杜樓,表示對杜甫的懷念。

    3 杜甫與洛陽的不解之緣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由于幼年父母雙亡,便一直寄養在洛陽的姑母家中。他7歲開始寫詩,到了十四五歲,在洛陽一帶已頗有名氣。時人稱贊他的賦可與漢代大賦家楊雄相媲美。

    我市歷史學家徐金星說,由于杜甫在洛陽生活多年,因此,他一直視洛陽為自己的家鄉。在這些年里,洛陽秀麗的山水美景也賦予杜甫更多詩人的靈氣,同時,河洛文化也熏陶、培養了他的品格。

    對于這段歷史,杜甫在后期所作的《百憂集行》中,用“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等詩句記述了這段生活。

    杜甫曾游覽龍門石窟,夜間留宿時,寫下《游龍門奉先寺》一詩:“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雖然杜甫并非佛教徒,然下筆深得禪理。

    杜甫生前對他家族中的杜預、杜審言兩位祖先最為敬仰。杜預是西晉時期的一位名將,而且是位學者,在法律、經濟、天算、工程以及對《左傳》的研究上都很有成就,他是杜甫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公元741年,杜甫在游歷江南和今山東、河北南部等地后返回洛陽,并在偃師縣城西北的首陽山下,挖了幾孔土窯住了下來,這就是后來其在詩中經常提到的“尸鄉土室”。杜甫在土室落成之后,寫了一篇《祭遠祖當陽君文》(當陽君即指杜預),在列舉了杜預的功績后,寫道:“小子筑室,首陽山下,不敢忘本,不敢違仁。”說明杜甫對杜預的敬仰之情。

    除此之外,杜甫對其祖父杜審言也非常崇拜。杜審言在文學上有很高造詣,年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等人齊名,被稱為“文章四友”。詩與沈佺(qúan)期、宋之問齊名,他們都是五言律詩形式的奠基者。

    杜甫敬仰的這兩位先祖都葬于首陽山下,所以,杜甫將家安在先祖墓側,是很自然的事。他的兩個兒子宗文、宗武也都出生于此。后來在杜甫的詩中,也多次提到首陽山下的這個家。例如《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一詩中曰:“尸鄉馀土室,誰說祝雞翁?”根據傳說,祝雞翁為洛陽人,居尸鄉北山下,養雞千余只,每只都有名字,只要一叫它們的名字,就會圍攏過來。從這些詩詞中可以看出,杜甫真的很熱愛他的尸鄉土室,連首陽山下的傳說故事都津津樂道。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杜甫逃到肅宗所在地鳳翔,做了左拾遺。公元759年,杜甫自洛陽去陜西,其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寫其途中所見的各種情景。(洛陽市臺辦供稿)【原標題:杜甫:曾住首陽山下 死后歸葬祖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13-02-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