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盤器銘聯句
登上青藏高原,才能理解珠穆朗瑪的橫空出世;披覽魏晉諸家,才能領會山陰父子的超群絕倫;看了劉照淵的作品,才能體悟中原書風的深厚底蘊。在漫漫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大師畢竟是鳳毛麟角,然而大師的出現,絕不是個別的偶然現象,他一定生活在藝術風氣濃厚、書法水平斐然的特定氛圍里,在大師的周圍,一定會有一群卓爾不群、與大師的水平相差無幾的書法群體。他們對造就和玉成一代大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他們是托起地球第三極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劉照淵是中原書家群體中普普通通的一位,他并沒有什么顯赫的聲名和耀眼的光環。然而從書法藝術水平上看,他在傳統上的深厚積累、對線條造型能力的把握以及獨具特色的書風足令人贊嘆不已。劉照淵和大多數中原書家一樣,偏愛古樸雄健的碑派書法,他在北碑、漢隸、金文上下過非止一日的工夫,其書風以樸茂沉雄為基調,尤其是楷書、隸書、大篆,典雅高古中透出幾分簡淡野逸的趣味,表現出他師古而不泥古,始終能站在相當的藝術高度,對上古書法的精神底蘊作高屋建瓴的把握,同時他能把多種風格類型乃至廟堂書法和民間書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劉照淵的書法又不是碑派雄強書風的簡單演繹。他的書風是豐富多元的。他的行草書師法王羲之、懷素、王鐸,奔放瀟灑,空靈多變。而且行草書無疑是他的書法藝術中最精彩的部分。因為有深厚的篆隸基礎,他的行草書用筆圓勁,如錐沙屈鐵。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章法氣勢和行筆頓挫的關系上處理得比較好,巧妙地利用行筆的節奏段落表現提按頓挫、起承轉合,這使得他的行草書氣勢飛動而又含蓄蘊藉。須知這個問題遠不是所有的書法家都能很好解決的,甚至包括那些堪稱巨匠的草書大家。
劉照淵是一位性格內向、感情含蓄的藝術家,表面上給人的印象較為平淡,沒有那種先聲奪人的奇異外表和熱烈奔放的酒神精神,這使得他的作品不屬于才情橫溢的那種類型,但卻散發著深沉含蓄的智慧之光。看了劉照淵的作品,給人的強烈感受就是,作為中原書家,他已經不單純以強為尚、以大為宗,更不是那種竭力追求極端化、邊緣化的“扮酷”一族,他在用自己踏踏實實的藝術實踐,去探索碑帖結合的新路。
中原書風受到黃河文明的滋養和砥礪,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淵源,曾經是大師輩出的地方。在人們的印象中,它是典型的北派書風,北魏時期的書圣、河南開封人鄭道昭更加深了人們的這一印象。然而它又是南北書派薈萃交融的地方。同樣是河南人的鐘繇,曾經是南派書風的代表,和衛覬并稱“南鐘北衛”,今天河南也有一批書壇新銳致力于北碑南帖的融會,并且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劉照淵只是他們中間普普通通的一位。
所以說,看了劉照淵的作品你就會感到,把中原書法比作書壇的青藏高原,也許并不算過分。
個人簡介
副編審,文藝學研究生,河南省汝陽縣人。中國文聯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水利文學藝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利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河南水利文學藝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河南省水利書協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省地方志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年鑒協會副會長,河南省水利廳宣傳中心副主任。
書法作品曾入選“國際書展”、全國第五、六、七屆書展。并獲第二、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二等獎,全國職工書法展二等獎,中宣部“五月的風”書法金獎。1990年應邀訪問日本,舉辦個人書法展覽,1999年9月,隨河南文化代表團到德國舉辦藝術展覽,并訪問法國、奧地利、意大利、荷蘭、盧森堡、梵蒂岡等六個國家。2003年10月~12月,在臺灣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原標題:劉照淵和他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