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洛陽

《虞初周說》:小說家鼻祖的代表作

2014/12/5 11:29:13 點擊數: 【字體:

《虞初周說》:小說家鼻祖的代表作
虞初新志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虞初新志》
 
    洛陽人虞初的小說集
 
    兩千多年前,《虞初周說》問世。這是一部由虞初根據《周書》改編而成的小說集,后來亡佚。好在書雖已不存,虞初作為小說家鼻祖的地位卻確立了下來,至今還時時被人提起。
 
    不過,關于虞初本人,史書上的記載不多。
 
    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史記·孝武本紀》中:“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此后班固作《漢書》,在《藝文志》篇中錄小說十五家,其中有《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并自注云:“(虞初)河南人,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也就是說,虞初是西漢洛陽人,這一點毫無疑問。他是一名方士,在漢武帝身邊任方士侍郎,是一名較有地位的黃衣使者,著有《虞書周說》九百四十三篇。
 
    因《虞初周說》早已失傳,其內容今人無從得知。東漢著名學者應邵認為:“其說以《周書》為本。”由此可以推斷,《虞初周說》是在《周書》的基礎上改寫而成的,其中少不了根據周史演義的故事。比應邵早生幾十年的張衡在《西京賦》中稱:“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在他看來,虞初是中國最早的小說家,《虞初周說》就是中國最早的小說文集。
 
    虞初生活的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作為東漢人的班固及張衡、應邵等,應該是見過《虞初周說》并對其相當推崇的。那么,此書為何后來失傳?
 
    在古代,小說的概念與現在不同。“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可見那時的小說,泛指采自民間的各種雜記瑣言,而小說家自成一家,地位不高,被視為不入流者。東漢末年,上層文士憎恨小說,主張把它們全部燒掉,《虞初周說》也未能幸免。
 
    現在,書雖不在了,其影響卻不可忽視。比如清代,有人認為《太平御覽》等書中所引《周書》,實際上就是《虞初周說》的佚文。而1934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也為虞初和他的作品正了名,稱“書雖不存,但(虞初)因之被推為古代唯一的小說作家”。
 
    那些年流行的“虞初體”
 
    “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虞初是中國小說家的鼻祖,后世更以“虞初”為小說命名,使其成了小說的代名詞。
 
    這些“虞初體”小說,就是“傳布奇文”的志怪、傳奇小說選集,明清時期最為流行,共出現了十幾種。其中第一部是明中期的《虞初志》,內容多采用唐人小說,編者陸采,又稱《陸氏虞初志》。其后,又有湯顯祖的《續虞初志》、鄧喬林的《廣虞初志》等,也多選漢唐小說,少見時人作品。
 
    到了清初,張潮編有《虞初新志》20卷,“文多時賢,事多近代”,在“虞初體”小說中最為著名。張潮,字山來,號心齋,安徽人,生于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他耗費半生心血編著的《虞初新志》,多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其中多為真人真事,如王思任的《徐霞客傳》、吳偉業的《柳敬亭傳》、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銘》等,這與以前各家選本有所不同。當然,像《核舟記》《口技》這樣的奇聞異事,他也情有獨鐘。
 
    在每篇文章之后,張潮還以“張山來曰”的形式點明主旨。如《象記》一篇,他點評道:“聞象房群象皆行清禮,三跪九叩首;獨一老象不能,猶作漢人跪拜云。因錄此文,附記于此。”
 
    這種編選原則和體例,對其后的“虞初體”小說影響很大。比如清代較有名氣的《虞初續志》,便大體參照了《虞初新志》,只是篇末點評者多了,不限于編者鄭醒愚本人。
 
    “虞初體”小說的最后一部,是民國年間胡寄塵編著的《虞初近志》,其中收錄了許多非小說體裁的作品,如梁啟超的《戊戌六君子傳》等。
 
    《虞初新志》的傳世版本
 
    在我國小說史上,以“虞初”命名的系列小說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虞初新志》尤為喜愛清代文言小說的人們所重視。
 
  “當前,《虞初新志》流行的清代版本主要有兩種,一是康熙年間的初刻本,二是咸豐年間的小嫏嬛(láng huán)山館刻本。”洛陽古籍收藏家、白河書齋主人晁會元說。
 
    據學者考證,清康熙年間初刻的《虞初新志》只有8卷,后來陸續才刊成20卷,暢行于世。此書代有重刻,發行量很大,清嘉慶初年已“幾于家有其書”,并很快傳至東瀛,有和刻本(即日本早期翻刻的中國文獻)傳世。
 
    “白河書齋收藏有小嫏嬛山館刻本的《虞初新志》和《虞初續志》,去年我還得到一套日本作家著的‘虞初體’小說——中文版《本朝虞初新志》。只是康熙年初刻本《虞初新志》流傳太少,一直沒有收藏到,十分遺憾。2011年冬,我曾趕到北京參加拍賣會,想拍一套康熙刻本,可競爭太過激烈,最后被別人以12萬元的價格拍走。”晁先生說,他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一起搶救洛陽文獻。
 
   “虞初是中國小說家的鼻祖,作為洛陽人,我感到非常驕傲,因此也對小說收藏情有獨鐘。”晁先生介紹,幾十年來,他已收藏小說類古籍版本1000多種,其中與洛陽有關的不少,有一些還十分珍貴。“舉例來說,《聊齋志異》的木刻版本,包含各個階段的代表性版本,我收藏了15種以上;《紅樓夢》木刻版本,我有十幾種;《三國演義》的版本不下20種……有朋友開玩笑說,只要提一部小說的名字,我就能拿出民國以前的版本。”
 
    作為虞初的家鄉人,又收藏了這么多小說,晁先生打算做什么呢?原來,他有一個愿望,就是建一座洛陽晁氏藏書樓,并在其中開一個分館,“分館的名字就叫‘洛陽虞初小說博物館’,將免費開放”。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3-10-29)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郭象“獨化”范疇釋義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