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初(約公元前140-公元前87),河南洛陽(今洛陽東)人,漢武帝時為方士侍郎,西漢小說家,號“黃車使者”。虞初所作《周說》,共計943篇,原書失傳。據東漢人應劭所說:“其說以周書為本”,就是說虞初是根據《周書》寫成小說《周說》。因此有人估計《周說》很像是一部通俗的周史演義。《太平御覽》第三卷所引《周書》三則,其寫作風格類似于《山海經》,清代人認為是虞初的佚文。東漢末仲長統主張“《百家》雜說,請用從火”,要把小說全部燒掉。因此,《周說》可能失佚于東漢。
由于《周說》的失傳,虞初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沒有得到確立,僅見于書者只有《漢書·藝文志》。幾乎所有的文學史都很少記載虞初的事跡和他的小說創作。但實際上虞初對小說創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譚正璧編撰并于1934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說:“書雖不存,但因之被推為古代唯一小說作家”。后世稱虞初為小說創作的鼻祖。《文選·西京賦》中張衡云:“小說百家,本自虞初。”后人有以虞初為小說命名的,如《虞初志》、《續虞初志》、《虞初新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