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何在?兩百年前,孫莊村的人就已經千百遍地問過這個問題。不過,那時是清朝,還沒有讓人頭疼的環境污染,村民關心的“青天”,無關天氣,關乎風氣。
孫莊村本是洛龍區古城鄉最東邊的自然村——在它消失前,這個村里的人就搬進了龍瑞C區,村址的北邊建起了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據史書記載,孫莊村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間,原名孫洪莊,人口不多,十有八九都姓孫。
村里原有一所古舊的深宅大院,朱漆大門,獸頭臥梁,相當氣派。村人都說,那是清朝同治年間進士孫紹曾的故居。
相傳,孫紹曾聰慧過人,直爽寬厚,寫詩作文一氣呵成,不打草稿。他28歲中進士,曾對翰林院編修丁振鐸的文章大膽提出過修改意見。丁振鐸因此拜其為“一字之師”,與孫紹曾稱兄道弟,結成了忘年交。
之后,孫紹曾被朝廷封為五品官,到云南賓州任職。或許是缺乏當官經驗,或許是故意蔑視官場潛規則,孫州官一不送禮,二不待客,稍事安排,便微服私訪,立志要蕩滌濁氣、樹立新風。他查出前任官吏斷案不公,連夜上書云貴總督,要求翻案。
小兄弟,強龍不壓地頭蛇呀,你太嫩啦,搞不清官場里盤根錯節的利害關系,翻什么案?總督輕笑一聲,找了個借口,罷了孫紹曾的官職,把他丟進一個古廟,軟禁了12年。
青天何在?滿腔斗志被無情消磨,估計古廟里的孫紹曾每日都在問蒼天。消息傳回洛陽,家鄉人都為他鳴不平。
還好,苦日子熬了數千天,丁振鐸當上了云貴總督,解救出了受苦受難的孫兄弟。丁總督拉著孫兄弟的手,問他想要什么肥差,意欲彌補他多年來遭受的不幸。孫紹曾說,他還想回賓州,還是要翻案。
二次上任后,孫紹曾克服種種困難,終將貪官污吏繩之以法。當地人敬其為官清正,稱其為孫青天,還蓋了一座“孫爺廟”,以表感恩崇敬。后世還有人編了一出戲,叫《孫青天三下云南》,把孫紹曾的感人事跡唱遍了大江南北。
孫莊人自然也歡呼雀躍,以村里養育出了此等清官為傲。
人生常有陰霾。然而真正的斗士,從來不懼頭頂的陰霾。因其知道,霧霾終有消散的一天,霧霾之外,青天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