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市吉利區冶戌村村南的峭壁上長著一棵古老的柏樹,樹高3丈許,樹圍5米有余。這棵古柏有5根主枝,只有一枝蒼勁翠綠。據老人們說,眼下六十年是這一枝枝葉茂密,再過六十年就是那一枝翠綠欲滴,因此,人們給它取名叫“轉枝柏”。
在古柏的左側矗立著用青石板制成的“南天門”,門上掛著一把大鐵鎖。天門兩側刻著一副楹聯,上聯是“古柏奇而秀”,下聯是“天門高且宏”。樹身上部懸空而臥,遠遠望去,活像一頭雄獅,有拔地騰飛之勢。
古老“轉枝柏”奇秀的外觀讓人神往,神秘的傳說使它蒙上了迷人的色彩。有關資料記載,“轉枝柏”是我國西晉時期河陽縣令潘安親手所植,距今已有1700多年。當時“轉枝柏”南邊是黃河泛濫區,十年九災,莊稼常常顆粒無收,百姓背井離鄉。河陽縣令潘安做官清廉,勤政為民,他一到任就帶領百姓在黃河灘上種植果樹,這樣每年汛期到來,果樹反倒得以灌溉。沒過幾年,方圓幾十里花果飄香,沁人心脾,百姓喜氣洋洋,安居樂業。后來潘安調離河陽到南方任職,百姓依依不舍,夾道送行。之后不久,人們驚奇地發現,“轉枝柏”青翠的一枝轉向潘安為官之地的南方。有人說,“轉枝柏”是以獨特的方式禮贊潘安的。
你仔細觀察古柏會發現,它裸露在外面的一條根被人鋸掉了。據說在1942年夏季的一天,日寇的魔爪伸向冶戌村,當時村人已逃到西北嶺躲鬼子了,只剩下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臨近中午,鬼子被火辣辣的太陽烤得口干舌燥,便四處找柴燒水。村里的群眾在地下黨領導下,實行堅壁清野,鬼子哪能找到柴火。后來鬼子發現這棵古柏露在外面的一條根,就鋸根劈成木柴,支鍋燒水。但鬼子喝了水不到半個時辰,便捂肚喊痛。
村里的老人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他們告訴鬼子,因為你們鋸了柏樹爺爺的半截“腿”,得罪了它,這是它在懲罰你們。要想止痛,得趕緊買些香、紙,跪在柏樹爺爺面前請罪。幾個日本鬼子趕緊照辦,焚香叩頭。原來是村里老人趁日本兵不注意,在開水里放了巴豆粉。后來住在村里的鬼子再也不敢動古柏的一根毫毛。
斗轉星移,千年古柏依然斜立在冶戌村南的峭壁上,一枝獨秀,它是等著人們去探尋其轉枝的奧秘,還是想閱盡人間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