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賢街不長,與鹽店口街、豫通街連成一條不足千米長的東西向街道,其前身是著名的洛潼公路。
洛潼公路過去很有名,無數商旅策馬從這里走過,慈禧太后從西安到洛陽也從這里走過。但是,歷代百姓更看重的是五賢街上的五賢祠。
五賢者,有人說是宋代大儒周敦頤、邵雍、二程、范仲淹和明代學者尤西川,也有人說是邵雍、程顥、程頤、朱熹、尤西川。有專家經過考證,稱五賢祠從東向西排列分別為:范文正(仲淹)祠、二程夫子祠、邵(雍)子祠、朱(熹)子祠和尤(西川)子祠。
尤西川,洛陽人氏,明代聞名于洛陽的學者,辭去小官回洛講學三十八年,“門徒遍布天下”,甚至有士大夫來洛“得睹一面為快”。尤西川為學極其“平實易簡”,議論皆日用之道,主張踐履篤行,不談空虛隱怪之事,著有《擬學小記》等。
無論哪種說法,這個地方在當時都充滿了文化味兒。程頤在洛陽時便居住在此,后來許多文化人聚集在這里辦學、講學,還建有“望嵩書院”。
五賢祠屢屢被戰火焚毀,屢屢重建。它位于原城隍廟與周公廟之間,可惜后來被毀,再后來建成了家屬院。五賢祠應該是周公廟的補充和延伸。
五賢街西端的周公廟也很了得。周公廟為周公姬旦的祠廟,始建于隋末,歷經修繕。周公輔佐成王定鼎洛邑,也是洛邑成周的營建者和總設計師,被后人尊崇為天下第一圣人。據說民國時期的戴季陶曾將五賢街劃入周公廟街,這一帶也成為種植軍糧的地方。晚清時期,五賢街西端還有一過街三門大牌坊,上面的字大如斗。
五賢祠其實供奉了六賢,如果加上周公,這條街上供奉的先賢圣哲便有七位。其實無論多少位,后人對文化和文化人兒的尊崇都是顯而易見、經久不衰的。
五賢街如今店鋪林立,車來人往,十分熱鬧。問起五賢祠在哪兒,當地人只能指出大概位置。雖然如今五賢祠的遺址看不到了,但先賢圣哲的精神遺產不應也不會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