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網 王雷 文/圖) 在市區東北20公里外,有一個3500余口人的村子,村內經濟繁榮,店鋪林立,村民富裕,村容整潔……這個村就是山化鎮光明村。
從山化鎮政府所在地出發,坐車沿著盤旋的公路依山北上,大約經過20分鐘,就來到了光明村!
穿過繁華的“商業街”,文化廣場映入眼簾,時值周末,下午5時,這里已聚集了不少男孩在打籃球。
14歲的彭小琪說,“以前放學回家,不是在家里看電視,就是看大人們打麻將,特別是周末,回到家反而覺得沒意思。去年俺村建起了籃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添置了運動器材。如今,放學后,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可以到籃球場上打籃球,生活比以前豐富多了。”
“以前村里連個看書的地方都沒有,老人們天天在家看電視,不僅不利于健康,時間久了,身體還容易出毛病。自從去年村里建起文化廣場后,村民們可以到農家書屋看書,也可以到廣場上去鍛煉,感覺生活很幸福。”70多歲的村民張治通一邊在太空漫步器上“漫步”,一邊講述著村里的變化。
最近,光明村成立了舞蹈隊,愛好舞蹈的村民們每天堅持到廣場上跳舞。傍晚7時許,隨著音樂聲響起,舞蹈“達人”戚隨粉就往村文化廣場上趕,那兒已聚集了20多位“姐妹”。人一到齊,她們便隨著音樂跳起了節奏歡快的舞蹈。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光明村搶抓全市創建公共文化示范區的機遇,投資20余萬元,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這里不僅有雙杠,還有太空漫步器、太極推揉器、騎馬機等時尚運動器,村民們戲稱這是露天“健身房”。
據村黨支部書記張宏濤介紹,村里以前沒有文化廣場,籃球場是個土場地,籃球架也破爛不堪,根本沒法用。2012年底,村里建成了標準水泥籃球場,旁邊還安裝了不少活動器材。如今,這里已成了村民們健身活動和孩子們玩耍的熱鬧場所。
為繁榮經濟、搞活流通,光明村積極發展集市經濟,1995年建起了24間門面房、2003年建起了68間門面房、2011年建起了47間門面房,目前這100余間門面房已全部投用。
如今,村中心街道上,百貨店、餐飲店、肉品銷售點、農資經銷部,一應俱全。
“在我們村,買東西很方便!”村民彭榮福從一家超市購物出來,手里掂著一兜商品,他說,“村里現有好幾家超市,生活用品基本上都能買得到。”
在“今日百貨”超市內,商品琳瑯滿目。經營者戚小紅說,每天來這兒的顧客不少,營業收入也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