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把脈” 洛陽旅游如何才能更有國際范兒?
2014/6/6 11:54:2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旅游業的國際推廣一直有個慣例,即“把所有好東西都呈現給國際友人”,而此前,洛陽市旅游局打破常規,做了一次別樣的“調研式推廣”——邀請12位“老外”親臨洛陽各景點,以他們的眼光評判洛陽旅游。
洛陽旅游如何更有國際范兒?國外游客喜歡怎樣的旅游環境?聽聽老外們的意見。
◎把旅游廣告打進在華外國人群
美國小伙“單睿楓”(Dan Redford)是美國威斯康辛州首通投資公司中國區總監,去年11月,他在北京參加座談會,偶遇洛陽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員,聽他們推薦過洛陽。在此之前,還完全不知道中國有一個城市叫“洛陽”。半年多后的今天,他不僅知道了洛陽,還親眼看到了盧舍那大佛、白馬寺,以及洛陽牡丹,并被它們的美深深震撼。
單睿楓和很多外國人一樣,每到節假日就喜歡旅游,去過杭州、天津等很多地方,而在中國兩年半的時間里,他沒有得到任何與“洛陽”有關的信息,“這么美的地方,我居然從來沒有聽說過”。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充斥著的城市廣告,完全都是“漢語版”,對他們這些老外來說,形同虛設。
17日、18日,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6個歐美發達國家的12名在京外國人,受洛陽市旅游局之邀,來參加“走進洛陽”活動。他們不僅是簡單的游玩,還要擔負著為洛陽的旅游“把脈”、提意見的任務。單睿楓就是成員之一,短短兩日的行程,讓他充分看到了洛陽的美。他最大的希望,就是以后在北京的外國人圈子里,也可以輕易得到洛陽旅游的有關信息。
◎國際范兒旅游 該多些外文標志
與單睿楓不同,英國小伙“海濤”(英文名David)從小就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早就對古都洛陽有所耳聞。這一次,他也報名加入了“走進洛陽”的團隊。
不同于他人,海濤提前一天就自己到了少林寺,并從少林寺獨自來到洛陽和其他人會合。
海濤懂簡單的中文,所以一路之上,并沒有遇到大“麻煩”,可問到他“如果不懂中文,旅行過程會不會順利”,他笑了,搖了搖頭。海濤說,從坐車,到進景區游玩,很難遇到懂外語的中國人,道路指示牌、景區景點介紹等也都缺少外語版本,“如果完全不懂中文,自助游會很麻煩”。
相同的感覺,美國人Daniel也有。他覺得,在洛陽旅游兩天,如果離開了翻譯,“會很迷茫”。打造國際范兒的旅游城市,應該為外籍游客提供帶外語翻譯的地圖和資料,這可以讓外籍游客更好地理解景點的內涵,從而加深對景點的印象。
◎國際旅游推廣應符合外國人口味
洛陽市旅游局局長魏立峰介紹,洛陽啟動“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時,恰逢中國和美國政府的“10萬強計劃”啟動。洛陽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將更多的美國留學生,甚至更多的國際游客吸引過來,一直是個問題。
國內旅游推廣的慣用方式是“把所有好東西都呈現給國際友人”,洛陽此次組織歐美發達國家游客來洛陽體驗游,就是要做“國際旅游市場客源精準化抽樣調查”,建立一種“把國際友人喜歡的、認可的好東西呈現出來”全新旅游國際化推廣模式。
通過這種別樣的“調研式推廣”手段,不僅可以使洛陽真正明白國際游客的旅游習慣與口味,也為洛陽旅游資源的國際化奠定良好基礎。作者:張姍姍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