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洛陽任重道遠
2014/6/6 11:07: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編者按
“洛陽城里風光好”——剛剛華麗謝幕的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堪稱“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歷屆最好”的高水平盛會,集中展現了洛陽近年來的發展成效和旅游業的長足進步。但成績屬于過去,追求永無止境。如果以國內外旅游名城為標桿,如果以“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標準來審視,我們的短板顯而易見,我們的問題無法回避。
“六加一”攻堅戰,“一”即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獨樹一幟的“一”,其意深遠:它,上承洛陽輝煌的歷史,下啟洛陽美好的未來,既是洛陽特色城鎮化的“點睛之筆”,更是洛陽穿越時空的里程碑工程。為此,我們滿懷敬畏之心,我們不敢絲毫懈怠!
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洛陽還有哪些差距?從4月27日起,洛陽網、本報編輯部、《洛陽晚報》編輯部連續刊登啟事,吁請廣大讀者、網友立足洛陽旅游業的持續提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發展理念、體制機制、環境建設、產業營銷、龍頭項目、旅游商品、文化融合等方方面面出發,為我們深愛的城市“體檢”、“把脈”,以期助推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
連日來,眾多外地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和本市的熱心讀者、網友,通過電話、發帖、預約采訪等形式,紛紛發表意見、提出建議,一時群賢畢至,共商發展大計。其中,不乏針砭時弊之言,讓我們臉紅心跳;其中,更不乏真知灼見之語,讓我們茅塞頓開。今日,本報將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刊發,讓我們一起傾聽這些肺腑心聲:強力提升旅游產業,助推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
現狀01 思想不統一,行動不一致 雷聲大、雨點小
【網友“東方艦”】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是“六加一”攻堅戰的“點睛之筆”。但是,從政府官員到洛陽百姓,很多人恐怕還是一頭霧水。究竟什么是“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內涵是什么?標準咋量化?可以說,思想還缺乏高度統一,行動還缺乏步調一致,雷聲大、雨點小。
【網友“瀟瀟雨”】側重和優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促進洛陽旅游產業崛起,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重在決策機關的發展思路,重在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重在相關部門的工作力度。對此,應當相信,只要洛陽市委、市政府能夠確定文化旅游興市主戰略,優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創建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標,在不久的將來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現狀02 文化特質不鮮明,文化氛圍不濃厚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輝】一個城市自身形象的推廣要想達到有效傳播,必須考查自身在目標人群心目中所存在的位置、具有的價值,然后整合城市資源,充分挖掘具有城市識別性的內容,進行保護性開發。
洛陽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城,應樹立自己的城市品牌。這種品牌的建立不僅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呈現出來,還要把牡丹文化節內在的目標與現有的文化資源相結合,深入系統地挖掘整合,在超越旅游這個層面做文章,創造出一些具有明顯標志性的系統工程。在這方面,洛陽不妨邀請國際知名歷史學者來洛考察體驗,借助這些專家的智慧和知名度,把洛陽的文化特質做深做足,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作出貢獻。
從旅游方面講,洛陽的發展確實很快,但在新媒體時代下,游客視角寬泛、體驗形式多樣,他們來洛陽旅游不但要看景,更要體驗這個城市的文化與品位。所以,政府不但要搞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環境,更要注重市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這樣既能達到福民的效果,又能真正贏得游客的認可。
現狀03 品牌效應不突出,形象的少抽象的多
【蘇州市旅游局副調研員趙金坤】目前,洛陽的旅游特色還相對不突出,歷史文化名城特色開發不夠。從洛陽的旅游資源特質看,人文旅游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長期以來這種資源優勢沒有形成應有的旅游品牌效應。
目前除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幾個重點景區外,其他一些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還較低,單體資源開發多而相對集中不足,分散開發多而規模不大,點與點之間相距過遠串聯困難,難以形成新的旅游線,每個景點停留時間短,形不成規模效應,產生不了市場影響力。洛陽要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旅游產品需要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目前,洛陽多年形成的以“牡丹文化節”為媒介的集龍門石窟、白馬寺以及牡丹觀賞園于一體的觀光型旅游,很難滿足國外游客日益豐富的需求。如果能充分整合旅游資源,大手筆規劃,高起點開發,在國際上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洛陽必將成為重要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網友“我知道了”】洛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帝都,體現在什么地方?人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在哪兒?天子駕六、龍門石窟、白馬寺、麗景門、明堂,應該說都是,但是太分散,而且形象的少、抽象的多,這說明洛陽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如果能將洛陽千年帝都的元素分門別類,建立一個濃縮的、復原的大型公園,展現洛陽的歷史文化長河,這將很有意義。
【網友“南海”】洛陽地處河洛文化的核心區域,但在洛陽找不到太多的河洛文化蹤跡。1500年建都史、4000年建城史、5000年文明史只在史書中、學生課本中,為什么?關鍵是對河洛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工作做得不夠,古都地域特色不夠。洛陽是十三朝古都,但在洛陽城市建設中很少體現出來。我們缺乏大手筆和大氣魄,缺乏大型的歷史遺址文化公園,現在的“隋唐城遺址公園”休閑味兒夠足,但“遺址文化”味兒難覓。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