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洛陽

洛陽“泥人李”:彩塑一定要有思想

2015/2/28 9:30:44 點擊數: 【字體:

 

洛陽“泥人李”:彩塑一定要有思想


  不久前,洛陽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下簡稱“非遺”)名單出爐,其中,市級“非遺”項目27個,擴展項目5個,涉及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類別。記者帶您走近第四批洛陽“非遺”,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

  泥塑,俗稱彩塑,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以人物、動物為主。李氏彩塑源自平頂山市郟縣李氏家族,由李氏彩塑第十九代傳承人李明甫帶到洛陽,并將其發揚光大。

  1、李氏彩塑源自郟縣

  天津“泥人張”是我國著名工藝彩塑作品品牌,經歷6代傳承,成為當今藝林一絕。鮮為人知的是,洛陽也有類似的彩塑品牌,那就是洛陽“泥人李”李明甫和他的李氏彩塑技藝。

  李氏彩塑,自李公諱初創,傳至李明甫已歷19世,距今400余年。李明甫,1960年出生,平頂山市郟縣人,1984年來洛工作,將彩塑技藝帶到洛陽,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杰出工藝美術家、河南省民間泥塑面塑大師、洛陽市雕塑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李公諱為明代萬歷年間舉人,曾任通議大夫,李公諱很喜歡泥人(泥塑),他廣泛收集并珍藏泥人。據李氏家族口傳,由于太喜歡泥人,李公諱將兒子李志鋼送到山西學習廟宇彩塑技藝。之后,彩塑技藝在李氏家族代代相傳。

  彩塑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造型藝術,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以人物、動物為主。古代彩塑藝術分布廣泛,山西、天津、河南、陜西等地,都有大小不同的廟宇彩塑神像。彩塑藝術曾在洛陽歷史上大放異彩,尤其在盛唐時期達到頂峰。

  清代乾隆年間,李氏彩塑第六代傳承人李普陽長期在河南郟縣一帶塑像,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塑觀音菩薩像,遠近聞名。

  清代嘉慶年間,李氏彩塑第十二代傳承人李次歐,擅長塑太上老君像,使李氏彩塑技藝達到新的高度。

  李明甫的父親李仰潦是一位民間泥塑巧匠,受父親的影響,李明甫從小就喜歡泥塑,并認真學習給泥塑上彩的祖傳技藝。

  李明甫在繼承祖輩制作大型彩塑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敢于嘗試,不斷追求彩塑技藝的新形式和新途徑。他不僅精通傳統的泥塑、彩塑制作,還精通面塑,并以陶瓷、火柴等為素材進行創作。

  2、彩塑一定要有思想

  李明甫說,制作彩塑首要的是泥土的選取。李氏彩塑用泥為地下兩三米處的紅土,將其曬干后,倒在盆內,加水泡開。然后攪拌泥漿,使泥漿慢慢沉淀,待雜質沉淀后,取用上面的泥,加入防腐防蛀的藥材,再砸入棉花,至泥不粘手即可使用。

  彩繪技藝在李氏彩塑的工藝品制作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李氏彩塑注重配色,首先要定主色,除了紅、黃、藍三原色,還有兼色、復色。如老年人的膚色以棕色、褐色為主,屬于重色和暗色;少女的膚色白里透紅,顯得水靈。

  此外,李氏彩塑種類繁多,從尺把長的微雕到3米以上的大型雕塑,均可制作。20世紀90年代,洛陽流行元宵節燈展進行彩燈評比,各大廠礦及單位紛紛請人進行彩燈設計,以獲得好名次。擅長彩塑制作的李明甫成了被大家爭相邀請的“名角”——

  “李明甫膽子大,敢想敢干。”“請李明甫設計的彩燈,自然能獲一等獎。”這是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

  事實正是如此,當時流行玻璃鋼瓦,其原材料呈液態,將其刷在造型外表之上,待凝固后再刷幾層,就非常堅固了。

  受玻璃鋼瓦的啟發,李明甫先后設計了《小貓釣魚》玻璃鋼燈和《吉祥永和》觀音坐像燈,其中《小貓釣魚》是洛陽市第一盞玻璃鋼燈,小貓高6米,魚長3米。《吉祥永和》觀音坐像燈高8米,內部中空,可以放下一張桌子和四張小床,在洛陽展覽后,《吉祥永和》觀音坐像燈曾在全國進行巡展,被譽為“最漂亮的觀音”。

  李明甫說,彩塑最難的就是創作,在題材定好之后,如何通過肢體語言和神情把彩塑主體的內在特征表現出來,是彩塑師首先要考慮的。

  “彩塑無言,觀之有情”,這正是需要彩塑師賦予的。李明甫一直牢記父親對他說的一句話:“彩塑一定要有思想。”

  李明甫的彩塑作品重神不重形,通過有效的夸張和變形,將雕塑主體的特征盡情表現出來,如觀音菩薩就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好人,沒有一點兒壞心眼。他正在制作的彩塑《洛陽正骨》,醫生妙手治療,病人疼痛緩解瞬間的表情抓取十分到位,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李明甫說,廟宇內供奉的神像為純手工制作,從取材到完成需要近60道工序,主要有筑神臺、定位、安神樁、制作木模架、綁稻草、和泥、上泥、雕形、修飾、晾干、修補、打磨、彩繪等,且要心懷恭敬,擇吉日開工。神像彩塑還要舉行莊嚴的開光儀式。所謂開光,即“畫眼”“點睛”。

  近年來,李明甫先后完成平頂山玉皇廟玉皇大帝像、王母娘娘像,寶豐龍吟寺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神像彩塑,深受信眾好評。

  3、盧舍那的鐵桿粉絲

  來洛工作伊始,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就吸引了李明甫的注意。他從1985年開始制作盧舍那大佛彩塑,30年來,先后制作有大、小、全景、單個等各種樣式的盧舍那大佛,還曾被福建東南電視臺以“盧舍那的特級粉絲”為主題進行專題報道。

  在澗西區興隆花園社區泥塑活動室,《洛陽晚報》記者見到了李明甫設計制作的盧舍那大佛頭像,主要是石膏材料。李明甫說,盧舍那大佛泥塑是一道制模工序,做好后通過翻模,可以用各種材料完成,如青銅、陶瓷、三彩等。

  2009年4月,李明甫用火柴拼塑完成一尊盧舍那大佛頭像,該頭像高32厘米。他先用石膏建模,然后用白乳膠將火柴一根根粘起來,用了近3萬根火柴,耗時2個月。

  2012年7月,李明甫創作完成《天工開物——盧舍那》,該作品高1米、寬75厘米,以唐代先人開鑿盧舍那大佛石窟為背景,描述了當年能工巧匠們雕刻盧舍那大佛的艱辛歷程。

  對盧舍那的癡迷,使得李明甫的盧舍那大佛泥塑技藝越發熟練,他曾在4分鐘內創作一尊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成了李氏彩塑與洛陽元素的最佳結合品,說起自己的盧舍那情結,李明甫說:“盧舍那大佛是洛陽的名片,任何人一看到盧舍那,就知道這是洛陽的。”

  此外,李明甫還計劃將洛陽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用泥塑的形式全部表現出來。目前,他已完成《河洛大鼓》《洛陽水席》《洛陽牡丹》等項目的彩塑制作。

  在彩塑制作過程中,李明甫有一種很強的危機感。由于李氏彩塑老藝人大部分已經作古、流行文化對彩塑藝術的沖擊等原因,李氏彩塑傳統技藝后繼乏人。經過慎重考慮,李明甫決定將李氏彩塑技藝公布于眾,使其能流傳下去。

  眼下,李明甫打算開辦李氏彩塑培訓班,將李氏彩塑技藝完整地傳授給學員。(記者 余子愚 文/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日報(2015-02-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