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姓“牌”的年輕人給《經典洛陽》編輯打來電話,說有一些稀少姓氏也想上上報紙露露臉。我想想也是,這些稀少姓氏,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是應該介紹一下。
我們平時所說的“百家姓”,實際上是虛指,是籠統的說法,其實中國姓氏多得很,何止百家?何止千家?當代姓氏專家袁義達在《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共收錄了11969個姓氏。如今,隨著調查的深入,中國姓氏總量約有22000個。若用這些姓氏寫篇千字文,不需要重復一個字,就能寫得文理通順。
有一次,我在中州路上走了一段路,看見幾家賓館、商店的名字,就試著用我所知的姓氏去對照,竟發現每個字都是姓。走到周王城廣場,仰頭看見“周公營造洛邑”之雕塑,發現“周、公、營、造、洛、邑”6個字都是姓。
中國姓氏五花八門,一些奇怪的姓氏,我們猛然看見時會嚇一大跳,譬如在這次人口普查中,發現有姓“死”、“尸”、“喪”的,還有姓“狗”、“爺”、“嫖”、“蔥”、“鍋”的,姓“錯”的孟津有一人,姓“臟”的偃師有10余人。
再看看有關書籍,有人姓“狼”、有人姓“雞”、有人姓“猴”,甚至有姓“妻、妾、罵、邪”等姓的。
前幾天,我與那位姓“牌”的朋友聯系后,問他“牌”姓在洛陽的情況,他也說不全。我查資料發現,牌姓文獻確實很少,《中華名人大辭典》中也鮮有姓牌的名人。但后來發現,這個“牌”姓在我市竟然有聚居地,就在嵩縣何村鄉瑤北坡村,該村目前還有近30個人姓牌。
牌姓大概來自西北地區——陜西有個牌家橋村,是牌姓的聚居地。有一位復原軍人對我說:他有個戰友就姓牌,老家是山東鄒平縣。
無獨有偶,上周四上午,我與一位姓“黑”的人通了電話,他20多歲,名叫“黑王輝”,喜歡文學創作。我看了他的名字,有個基本判斷:其父母一人姓黑,一人姓王。因為這“黑”姓不太好起名字,配上一個“王”姓倒是挺好。我把我的猜測說出后,電話那頭的他笑了,說:“對對對,我父親姓黑,母親姓王,我單名一個輝字。”
他說他在河南科技大學讀書期間,在校園內發表文章時,署名“黑王輝”,同學們議論道:“這肯定是筆名!”有的同學說:“可能這個人叫王輝,長得有點兒黑。”小伙子現在洛陽工作,老家在駐馬店市正陽縣大黑莊,他說那里還有小黑莊、北黑莊、南黑莊等村寨,都是黑姓聚居地,共1萬多人。
黑姓源于突厥族,出自漢唐之際突厥族突騎施部黑氏氏族,是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的。
其實,像黑姓這類“色彩姓氏”,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白、紅等13姓。
據了解,植物類姓氏有瓜、桃,菊等,生活用品類姓氏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酒等,飛禽類姓氏有鴿、鴉、雕,金屬類姓氏有金、鉛、銅、鐵、錫、鋼等。人體器官類姓氏有頭、骨、心、腎、腸、手、爪,性別姓氏有雌、男、女、嫂、母,數字姓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朝代姓氏有夏、商、周、秦、漢、魏、蜀、吳、晉、隋、唐、宋、金、元、明、清,還有春夏秋冬、風雪雨電。
最奇怪的是一些動作和情態也都是姓:笑、哭、揉、猜、揀、揭、操、殺,還有丑、罪、癬、啞、冢、臟、孬、騷。
這些稀有姓氏,最多的幾十人,最少的只有一人。有人統計過:難姓是倒數第一的“小姓”,姓這個姓的人很少。倒數第二的“小姓”是死姓,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區,由北魏時少數民族四字復姓發展而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民間都避諱“死”字,那么,姓死的怎么起名字呢?別犯愁,聰明人有的是!有人姓死,取名“不了”,叫“死不了”,就很有智慧。
這里提到的稀少姓氏,只是冰山之一角,相信還有一些奇特姓氏隱藏在民間,只有他本人知道。我們希望洛陽的“稀姓”朋友,把你的姓氏告訴編輯或記者,來一個“稀少姓氏總動員”,以便于薈萃趣聞,為我們的生活平添意趣。(孫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