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生主要活動在東周的洛邑(今洛陽),從20歲入周到70歲出函谷關,在洛陽生活了半個多世紀。
公元前518年,我國古代另一位先賢孔子從千里之外的魯國,風塵仆仆地趕到此宅拜訪老子,兩位先賢的會面——孔子入周問禮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老子故宅西傍瀍河,東臨孔子廟,由西向東,與孔子廟、三靈侯廟均坐北朝南一字排開。三靈侯廟大門正對現在的東通巷,從三靈侯廟大門西行,有一小巷可通老子故宅大門。
老子故宅大門坐西向東,門上有兩條石雕龍,額題“老子故宅”四個大字。進大門北折,坐北朝南有一間內塑觀音菩薩像的佛殿,殿后便是老子故宅。宅內坐東向西有東廂房五間。通過院中甬道過東廂,便可看到兩間大殿,內塑老子像一尊。
2005年,在洛陽市第二十四中學家屬院南院一處民宅廢棄的墻體內發現了刻有“孔子西向問禮行車地”碑和老子故宅磚雕,佐證了這段歷史。
歲月流逝,滄桑巨變,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子故宅、孔子廟和三靈侯廟都消失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人無不望宅嘆息。
如今,我市正在依托河洛文化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保護和開發老子故宅,具有不可小視的價值。
所幸的是,老子故宅如今成了教書育人的場所,莘莘學子的瑯瑯讀書聲也算是對先賢的一種慰籍。
來源:洛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