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東漢禮制區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有望站在玻璃罩上看靈臺

2012/8/15 11:14:50 點擊數: 【字體:


漢魏洛陽故城東漢禮制區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有望站在玻璃罩上看靈臺

渾天儀、地動儀、候風儀等儀器都曾安放在靈臺上。 (資料圖片)

    昨日,記者從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獲悉,市文物局提交的《關于報批漢魏洛陽故城東漢靈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設計方案的請示》和《關于報批絲綢之路申遺遺產點漢魏洛陽故城太學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立項的請示》已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復。這預示著,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筑區遺址保護展示詳細性規劃項目正式立項,靈臺、太學等東漢禮制區內的一系列著名遺址點將啟動新一輪的保護和展示工程,我市也因此將再添一處新的考古遺址公園。

    禮制建筑區遺址是漢魏洛陽故城的重要部分

    提起漢魏故城,人們首先想到位于白馬寺附近的宮城區。近年來,隨著閶闔(chāng hé)門、銅駝大街等保護展示工程的完工,宮城區的面貌也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但事實上,位于城南郊的禮制區也是漢魏洛陽故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書記孫紅飛介紹說,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筑區位于現在洛河南岸佃莊鎮崗上村與太學村之間,整個遺址區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500米,形狀不規則,總占地面積約1500畝,在這一范圍內,由西向東依次分布著東漢靈臺、明堂、辟雍、太學遺址。

    孫紅飛說,早在2007年我市啟動漢魏故城大遺址保護工程時,市文物部門就向國家文物局遞交了對靈臺、太學等禮制區建筑進行保護的建議,并請有關部門對其中的一些項目進行了規劃設計。

    “由于漢魏故城的整體保護區域比較大,近年來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宮城區的保護和展示上,禮制區的保護展示工作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孫紅飛說,隨著伊濱區的開發建設,被納入伊濱區范圍內的禮制區的保護展示工作也因此被提上議事日程。

    我們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再次向國家文物局遞交了申請,希望對東漢靈臺遺址和太學遺址進行保護展示。沒想到,國家文物局很快就給予批復。

    我們注意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文件中特別強調:靈臺、明堂、辟雍和太學是漢魏洛陽故城的重要禮制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做好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筑區域遺址的保護展示工作對漢魏洛陽故城的整體保護和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文物局的這一批復,預示著東漢禮制區的保護和展示工作將正式啟動,這同時也意味著,在漢魏故城宮城區考古遺址公園的附近還將增加一座新的考古遺址公園,即禮制區考古遺址公園。”孫紅飛說。

    申請獲批后,禮制區的保護和展示工作也將正式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

    孫紅飛說,漢魏故城禮制建筑始建于東漢初,曹魏、西晉沿用,經過1500余年,現地面僅存高約8米的靈臺遺跡,其余建筑遺跡均被埋藏地下。其中,靈臺遺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臺遺址,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這里發明了享譽中外的地動儀、渾天儀。“以這四個建筑為重點的東漢禮制區對于人們了解東漢的政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成考古遺址公園后,不僅能成為我市大遺址保護工作中一個新的亮點,對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也將起到助推作用”。


    將建考古遺址公園,有望站在玻璃罩上看靈臺

    據了解,目前市文物部門已經聘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有關人員對該考古遺址公園作整體規劃,初步打算以仿古風格的面貌呈現,而具體的設計方案要等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后,才可具體實施。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國家文物局在批復文件中對靈臺的設計方案已經初步認可。

    我們了解到,關于靈臺的保護展示方案,近年來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一直在進行修改和論證,而提交到國家文物局的第二次設計方案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設計研究中心設計,該方案提出,對靈臺的保護,計劃采取原址覆罩的保護思路,也就是說,在現有的夯筑高臺上加蓋一個玻璃保護罩,將來參觀者可以站在玻璃保護罩上觀看靈臺遺址。按照該設計方案,將來的靈臺遺址保護工程為仿古外觀,大約百米見方,二層臺價,總高約17米,其內部空間還計劃設置數個展廳,用于組建“張衡紀念館”或“中國古代天文館”等,使之成為一個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國家文物局在批復文件中指出,靈臺遺址原址覆罩的保護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對于已經被掩埋的明堂、辟雍、太學三個遺址,孫紅飛說,此前對這三個遺址的考古發掘只停留在平面布局階段。下一步,考古人員將重點對這幾個項目進行實地調查,對他們的邊界等進行準確的定位。同時,待整個遺址區的規劃設計方案確定后,還將對這些遺址進行新的考古發掘,以配合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

    相關鏈接

    太學、明堂、辟雍、靈臺

    禮制建筑是封建王朝宣教禮儀之所,主要包括明堂、辟雍、靈臺,世稱“三雍”。

    太學:漢光武帝劉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都城南開陽門外建立太學,太學學生最多時達3萬余人,曾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高等學府。太學遺址南北長220米,東西寬160米,四周有墻,各設一門。遺址內有大面積的建筑夯土基址,內有一排排呈東西向或南北向的長方形房基,排列有序。由于洛河北移,現其北半部已在河堤之內,無法知其全貌。

    靈臺:靈臺是中國古代用來觀天象、占星云、卜吉兇、定歷法的封建禮制建筑。東漢靈臺建立距今已有1900多年,曹魏、西晉延續使用,到北魏時廢棄。張衡設計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候風儀等儀器都安放在靈臺之上。

    靈臺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臺遺址。經勘察發掘,靈臺為230米見方的院落,四面共開十二門,F遺址北面部分被洛河堤占壓,南面部分被道路占壓,墻垣內的中心建筑就是今天尚能看到的夯筑高臺。

    明堂:所謂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廟”。明堂的主要意義在于借神權以布政。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謂“布政之宮,在國之陽”。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墻,墻外有壕溝。其主體建筑遺址是圓形夯筑臺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遺址現被廠房占壓。

    辟雍:辟雍位于明堂遺址東,西距明堂300米,是天子“行禮樂,宣德化”的場所,即所謂的“天子之學”。

    辟雍遺址有170米見方,中心為殿堂,四面設門,院內東、西、南、北各有一組由三座“品”字分布的建筑所組成的建筑群。遺址中部為一邊長45米的方形夯土基礎,F遺址有部分被工廠廠房占壓。(記者 李燕鋒 實習生 王田田)(原標題:漢魏洛陽故城東漢禮制區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