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這是一群喜歡跳舞的小女孩,白天在教室里專心上課,晚上去舞蹈學校認真練舞,年齡在7歲至12歲之間,她們專注于河南曲胡藝術,力圖將曲胡文化同舞蹈結合起來發揚光大,經有關單位推薦,本月14日,這群孩子收到了央視三套《我要上春晚》節目組的邀請函,今日啟程赴北京參加節目錄制,節目會在國慶期間播出。再經過層層選拔,這群女孩就可能登上春晚舞臺。邁出了這可喜的一步,她們“上春晚”的夢想更近了。
25名女娃連拉帶跳“真中”
前日下午3時,這25名女娃在青島路小學練舞場里彩排,這是去北京錄制節目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彩排一開始,一群穿著紅色舞衣的孩子在悠閑地拉曲胡,突然,一個身穿白色舞衣的女娃靠近后被吸引住,她帶著另外一群身穿綠色舞衣的孩子來跳舞,可這些孩子太小了,拉的節奏又跟不上節拍,遭到孩子們的嘲笑。最后,在一名紅衣女孩的幫助下,她和綠色舞衣的女孩可以跟著節拍跳舞,節奏多快她們都能跟上,拉曲胡和跳舞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彩排快結束時,這群小演員喊出了她們赴京錄制節目的口號:“俺要上春晚,您看中不中?”。家長和老師們大聲鼓勵說:“中!真中!”孩子們的表演不但博得了家長們的掌聲,也獲得了舞蹈老師的認可。
舞蹈老師叫楊鵬,是芳蕾舞蹈學校的校長,她向記者介紹了舞蹈的含義:“這個舞蹈,根據孩子們學習舞蹈或知識的過程而編排,剛開始,白色舞衣的小女娃也愛學舞,但學到一些技巧后會很容易自滿或樂于表現,但真正拿上臺面表演時又跳不好,后來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孩子跟著大孩子學,大家都會了。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過程,大家互學互助,進步才最快。”
熬夜練舞,小演員們都挺能吃苦
楊老師說,孩子們最近練舞練得很辛苦,本月14日才接到央視節目組的邀請,只有10天的練舞時間。“孩子們白天還有課,我們就安排在晚上7點至9點練習,周末也沒休息。其中有一個孩子發燒了,她媽媽白天帶她去輸液,晚上還要繼續練舞,畢竟上央視表演的機會也不容易,家長很支持,孩子也都愿意”。
有個叫陳藝琳的女孩,家住瀍河區,離舞蹈場很遠,她媽媽每晚都騎著電動車來回接送。媽媽說:“看著孩子進步很開心,再苦也值。這些孩子能舞進央視真了不起!”還有一個12歲的孩子,反復練習跪地拉曲胡的動作,右腿膝蓋處都磨破了,但堅持帶傷排練、演出。
楊老師說,這次去演出雖是央視邀請,但車費吃住費需要自理,舞蹈服飾道具等都是自備,平均到每個孩子身上都要幾千元,但孩子家長都非常支持。“孩子們的舞衣、頭飾等都是我自己設計的,找最實惠的裁縫幫忙制作,頭飾上的珠子是我和孩子、家長自己穿的……”
把咱們河南的藝術
展示給全國觀眾
孩子們這次要錄制的節目叫《曲胡聲聲》,時長3分55秒,創作人正是楊老師。她向記者講述了創作過程:2009年,她在洛陽電視臺一檔節目中聽到一段音樂,“這聲音怎么這么好聽啊,是什么樂器的聲音?后來我打聽到是曲胡聲”。從那時起,她就開始根據這段音樂編排舞蹈,讓自己舞校的孩子練習表演,1年來的艱辛練習,她們收獲了很多榮譽:全省群星獎一等獎(金獎),全國小荷風采少兒舞蹈“小荷之星”等,還參加了2009年在洛陽舉辦的世界郵展舞蹈表演和市委市政府團拜活動等。
“這3年多來,孩子們換了一茬又一茬,當時最小的孩子,今年都上初一了,可以領舞領跳了,這個節目原本是為央視三套的《舞蹈世界》準備的,年初時因為其他因素,一直擱置到現在。不管怎樣,都可以把咱們河南本地的藝術形式帶到全國觀眾面前,希望能感染更多的青少年,我們對這次演出非常期待。”楊鵬說。
鏈接
曲胡,拉弦弦鳴樂器,墜胡的一種,河南曲劇(如《屠夫狀元》、《卷席筒》、《徐九經升官記》、《李豁子離婚》)、越調(如《收姜維》、《諸葛亮吊孝》)等戲曲的主奏、領奏樂器。(原標題:洛陽25名“曲胡女娃”舞進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