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全國首個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洛陽白馬寺舉行

2012/10/10 10:02:03 點擊數: 【字體:

 
    傳說女皇武則天曾捐出自己的20萬貫“脂粉錢”,其中10萬貫用于鐫刻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另外10萬貫用于排練“十萬宮廷樂舞”。

    傳說畢竟是傳說,在歷史上,武則天究竟捐了多少錢?

    近日,全國首個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白馬寺釋源美術館舉行,300幅珍稀拓片再現了一個個佛教造像、石刻的全貌,讓人們領略古代精美碑刻藝術的同時,還解答了武則天究竟捐了多少“脂粉錢”的問題。

    拓片顯示,武則天捐了兩萬貫“脂粉錢”,相當于今天的600萬元人民幣

    記者在展覽現場觀賞拓片時,在西廳南側發現了《河洛上都龍門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拓片(簡稱《大盧舍那像龕記》),上面明確記載:“(盧舍那)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薩七十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五十尺。粵以咸亨三年壬申之歲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錢二萬貫,奉敕檢校僧西京實際寺善道禪師,法海寺主惠睞法師,大使司農寺卿韋機,副使東面監上柱國樊元則,支料匠李君瓚、成仁威、姚師積等,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畢功。”

    換成“大白話”是: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72年4月1日開始修建的,當時還是皇后的武則天為修建大佛捐出2萬貫私房錢,是由實際寺善道禪師和法海寺惠睞法師和朝廷大臣韋機、樊元則督建,支料匠人李君瓚、成仁威、姚師積等人建造的,這組佛像于公元675年12月30日完工,歷時3年多。

    建造盧舍那大佛,在當年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大盧舍那像龕記》中說:“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己卯八月十五日,奉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簡召高僧行解兼備者二七人,闕即續填,創基住持,范法英律,而為上首。至二年(公元680年)正月十五日,大帝書額,前后別度僧一十六人。并戒行精勤,住持為務。恐年代綿邈,芳紀莫傳,勒之頌銘,庶貽永劫云爾。”各種儀式的莊重、隆重,由此可見一斑。

    2萬貫錢,相當于今天的多少錢呢?據介紹,古代人習慣把銅幣用線穿起來,一千枚銅幣為一貫。唐代一文錢的購買力相當于0.3元,一貫錢就是300元,2萬貫錢相當于今天600萬元。

    精挑細選300幅,珍稀精品多罕見

    此次展出的300幅珍稀拓片的主人,是我市的一位民間藏家,62歲的晁會元先生。

    他說,《大盧舍那像龕記》原立于盧舍那佛座的東南側。到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剝蝕,碑文已十分難辨,遂由沈隱道于佛座北側的束腰部復刻碑文,一直保存至今。

    遺憾的是,由于自然風化等原因,目前復刻碑文受損嚴重,很多字跡早已模糊不清。此次展出的碑文拓片之所以如此清晰,是因為這幅拓片是清朝嘉慶時期或道光時期拓的。這說明,至少在清朝中期,《大盧舍那像龕記》的碑文仍保存較好。一般來說,拓本制作的時間越早,保存的碑志石刻越清晰,其市場價值越高。

    《大盧舍那像龕記》拓片是晁會元1998年在北京琉璃廠的“慶云堂”文物商店買到的。“慶云堂”在民國時期就專門經營拓片,在碑志拓片行當久負盛名。

    除了《大盧舍那像龕記》,此次白馬寺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還展出了晁會元先生的很多佛教造像石刻拓片精品。比如,號稱“龍門雙璧”之一的《伊闕佛龕之碑》是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清代道光年間拓本;《宋真宗御書碑龍門銘碑》則是宋真宗趙恒書寫的,清代早期拓本;《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文革中被銷毀)、《皇帝嵩岳少林寺碑》、《敕還少林寺神王師子記》則完整地還原了少林寺建造的原因、過程等佛教盛事。

    在300多幅展品中,與龍門有關的造像題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伊闕佛《龍門大四品》、《魏齊造像三十種》是清道光末年的拓本,《龍門十品》是咸豐年間的拓本,《龍門二十品》、《龍門五十品》均是同治以前的拓本,此外還有《民國題記集藏1500品》的部分珍品。

    晁會元說,洛陽是魏碑的故鄉,龍門造像題記刊經有3680種,此次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多數原碑已經被毀,拓本再現了早期的面貌,更顯珍貴。

    此外,為了讓大家對全國各地的碑刻造像有所了解,晁會元還精選了其他地方的一些珍貴拓本,比如河北響堂山、四川大足、山東青州、玉佛山、千佛洞等地的代表性拓本。

    潛心收藏20年數千藏品“入囊中”

    晁會元出身洛陽藏書世家——晁氏。晁氏藏書,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的工部尚書晁迥,積傳數世,延續500余年。其中,晁補之、晁說之、晁沖之均為藏書名家。晁會元原是洛陽公安機關干部,是國內著名的“警官收藏家”。他承繼祖業,收藏了大量碑志石刻的善本、珍本、孤本。

    晁會元曾在我市公安部門工作,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他說,最初收藏的主要是地方文獻和一些古舊書籍、名人字畫等。隨著收藏閱歷的增加,他逐漸意識到,洛陽雖然是魏碑的故鄉,與魏碑相關的藏品卻不多,一些碑刻造像由于歷史原因遭到破壞后,很多珍貴的文字資料也沒有保存。于是,他便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收藏方向往碑刻造像的拓片上轉移。

    “前些年在全國各地的市場還能買到不少拓片,但到2005年以后,市場上這類藏品漸漸少了。”晁會元說,為了增加自己的藏品,他開始或直接或托朋友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尋覓藏品。2010年以后,收到的藏品越來越少,他便開始將自己的目光轉移到大大小小的拍賣會上,開始全國各地跑著“競拍”。

    對于晁會元醉心收藏碑刻造像拓片的行為,他的老伴兒董傳輝起初并不贊成。不過,看著老伴兒那股投入的勁頭,董傳輝也慢慢地接受了。

    想建民間博物館保護傳承珍貴文化藝術

    多年的收藏,使晁會元不僅深深地沉迷在碑刻造像的世界里,也使他意識到保護、傳承這一珍貴文化藝術責任重大。

    晁會元說,在這二十多年的歲月里,他一直感受著佛教石刻藝術魅力帶給自己的樂趣,也為這些藝術的損壞而感到痛心。

    他說,在這次展出的300幅拓片中,有10幅流落異國他鄉,有30幅原石已經毀滅,有5幅原石經海內外奸商的倒賣,后經搶救才得以保護。殘酷的現實使他意識到保護古籍文獻、搶救這些文化遺產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我希望能通過這次展覽,呼吁洛陽的文化藝術界擔當起這個使命。”晁會元說,造像書法藝術燦爛輝煌,近百年來在研究碑志書法藝術上,國內出現了一大批國學大家,但遺憾的是,自民國以來,洛陽就很少出現理論研究的大家。他真心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更加重視對洛陽文獻、佛教文獻的保護,更多的書法家和藝術理論家能關注這一領域。

    說到自己的這些藏品,晁會元說,自己家里現有的藏品有數千種,但遺憾的是只有這300幅能與大家見面。他夢想能建一個民間的私人博物館,將這些展品無償奉獻出來,供大家觀賞。“文獻的收藏、造像石刻藝術的傳承需要民間力量的支持,我希望自己能為此盡一份力。”晁會元說。(原標題:全國首個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洛陽白馬寺舉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2-10-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