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要從“量的集合”實現“質的嬗變”,我們已經喊了好多年。尤其是在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啟動以來,牡丹產業化被期待成為重要的戰略產業支撐,借助它,我們才能擦亮“牡丹花都”這張城市名片,使國色更加芬芳、城市更加美麗。
牡丹產業化,是一個新課題。
洛陽牡丹甲天下,并不意味著洛陽牡丹產業“甲天下”;牡丹產業若不能“甲天下”,洛陽牡丹的“甲天下”地位就會岌岌可危。如今,洛陽牡丹的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品牌優勢,更未升華為產業優勢,癥結何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
路徑在反思中明晰。扭住產業化不放松,理順體制、盤活機制,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洛陽牡丹產業才能以質的飛躍上演“王者歸來”。
榮獲“中國牡丹花都”桂冠是洛陽的新契機,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陽的突破口——牡丹產業化,迎來新機遇,發力正當時!
堅持“三篇文章一起做”,遵循“以游養種、以種促游”大思路,借力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酒店餐飲業、娛樂服務業,打造全新大產業;讓龍頭帶動成為產業不斷延伸壯大的“催化劑”,將大科研院所、大示范園區、大種植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新格局;讓政府扶持、政策優惠、超前規劃、統籌推進去成就特色,匯聚特色生態、特色景觀、特色品牌,打造“花在城中、城在花中”的特色田園城市。
“從外打破,是傷害;從內打破,是成長。”洛陽牡丹產業,期待“破繭成蝶”!(原標題:“成蝶”才能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