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餅是怎么制作的?近日,記者來到我市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烘焙車間,近距離體驗牡丹餅制作者毛茹紅的一天,現(xiàn)場見證牡丹餅的烘焙過程。
體驗 小小“牡丹”誘人味蕾
多道工序烘焙精致小餅
見到烘焙車間牡丹餅生產(chǎn)班班長毛茹紅時,她正在更衣室換工裝,戴帽子和口罩。41歲的她,高高的個子,言語不多。戴上口罩后,她過來幫我們換工裝。
我們跟著毛茹紅和其他同事一起,經(jīng)過洗手、消毒、烘干程序,進入風淋通道,將身上的浮灰吹掉后,進入生產(chǎn)間。
開機器、給原料稱重、準備蛋液……所有人各司其職,生產(chǎn)間內一派繁忙景象。
工作人員將黃豆粉、面粉、白糖、食用油混合,再加入一定比例蒸熟的面粉、奶粉、泡打粉、蛋液等放入攪拌機,15分鐘后,所有食材被攪拌均勻。這就是牡丹餅外面的那層皮了。
毛茹紅將攪拌好的食材放入包餡機的面皮斗內,再將餡料車間提前用豆沙和牡丹花醬制作好的餡料放入餡料斗內,然后打開包餡機開關,輕輕點下機器上的電子屏,選中個數(shù)、餡料克數(shù)、面皮克數(shù)等按鈕,幾秒鐘后,機器將自動把二者包起來。隨后,牡丹餅毛坯被送到傳送帶上,被打餅機壓制上牡丹圖案;毛茹紅給每個毛坯再刷上蛋液,放入烤盤,再將它們放進烤箱。
從開始拌料到制成成品,需要40多分鐘,840個牡丹餅就出爐了。
層層把關品質好才是硬道理
毛茹紅介紹,制作牡丹餅的所有原料要經(jīng)過精挑細選、層層把關,并經(jīng)無菌車間的風選、遴選等十余道工序,而制作過程也十分繁雜。首先,將挑選好的牡丹花瓣清洗、撈出、瀝干后,加入適量的白糖送進攪拌機攪拌成泥,然后放入壇子腌制,制成牡丹花醬;在豆沙里按一定比例加入牡丹花醬,攪拌均勻,餡料就制好了。
“無論是餅皮還是餡料,加入的油、糖、蛋液,都要在***上逐一過秤,如果搭配不均,就會影響下一步的制作。”毛茹紅說。
在包餡過程中,毛茹紅會隨機將傳動帶上的牡丹餅毛坯放在***上稱重。她說:“一個毛坯的重量應該為37克至38克,如果毛坯重量不夠,就要將其銷毀。采用標準化的制作過程,不但要求口感一致,而且還要防止缺斤短兩,要讓消費者吃得放心、滿意。”
“做牡丹餅看似簡單,但是每道工序都考驗著制作者的耐心。”毛茹紅說。比如,餅皮很軟,從流水線上取餅時,如果力度過大,會在餅上留下手印;刷蛋液時手要輕,如果蛋液過多,烘焙出來的牡丹餅顏色會深,影響其外觀。
背后 專注工作苦亦甜
“作品”熱銷心里倍感欣慰
從2009年開始,毛茹紅來到烘焙車間月餅生產(chǎn)班,由于她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很快被提拔為班長。
2012年,毛茹紅被調到牡丹餅生產(chǎn)班工作。“去年3月初,公司相繼接到來自西安、鄭州以及市內大型超市的訂單。從4月起,我們就開始加班,一天生產(chǎn)近8萬塊牡丹餅。”毛茹紅說,每年到牡丹文化節(jié)和中秋節(jié),是她們最辛苦的時候,但看著牡丹餅銷路越來越廣,她感到欣慰。
毛茹紅介紹,因為超市銷售她親手制作的牡丹餅,因此,她最大的愛好就是逛超市。去年牡丹文化節(jié)的一天,毛茹紅習慣性地轉到某超市的牡丹餅專柜前,正好有一群人來買牡丹餅。毛茹紅主動上前介紹,原來對方是來自山東的游客。“他們是第二次來洛陽看牡丹,第一次回去的時候買了一些牡丹餅,家人都贊不絕口,這次是專程來買牡丹餅的。”毛茹紅說,這些人對牡丹餅的喜愛就是對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與機器為伴苦亦是甜
每天,毛茹紅要在生產(chǎn)間站立8小時。忙的時候,為了不影響生產(chǎn),她甚至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但她不覺得苦。她說:“看著一個個糕餅在自己手上誕生,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采訪手記
在生產(chǎn)間體驗制作牡丹餅的過程,累得我們腰酸腿疼。而牡丹餅制作者們在那里,用他們的精湛技藝制出朵朵“牡丹花”,它們就像精美的藝術品,飽含著制作者們的汗水和智慧。
在我市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中,正是有了像毛茹紅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勞動者,用自己的執(zhí)著和堅守、勤勞和智慧,打造出一批具有洛陽本土特色的旅游產(chǎn)品,讓洛陽牡丹永遠綻放在國內外游客心中。 (記者王曉丹通訊員馬琳)(原標題:牡丹餅制作者:指尖演繹“甜技藝” 妙手催開“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