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市的含嘉倉和回洛倉是重要申遺點。作為隋唐大運河沿線的重要糧倉,它們有力地見證了隋唐時期中國南北漕運的興旺發達。
昨日,洛陽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兩處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已接近尾聲,不日將正式迎檢。特別是用“石籠墻”作裝飾的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盡顯端莊、大氣之風。
一塊塊石頭“壘”上墻 回洛倉大氣又端莊
昨日9時許,在位于瀍河回族區小李村附近的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現場,市文物管理局負責現場施工的雷正宇介紹,回洛倉保護工程今年3月正式開工,預計7月初完工,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
我們注意到,現場有成堆大小差不多的橢圓形石頭。在保護棚東西兩側的墻壁上,有些工人正在整理由許多小格子組成的鋁網。
雷正宇說,這是回洛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采用的一種新的裝飾方式,名字叫“石籠墻”。工人將鋁網做成含有許多小格子、可以填充石頭的石籠,然后將其覆蓋在墻上,并將精心挑選出來的石頭整齊地堆砌在里面,從而形成一面“石籠墻”。
“在國內,這種‘石籠墻’最早出現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里的一些建筑上,我們現在又對材質等進行了改進。”雷正宇說,按照施工方案,整個保護棚東西墻距地面4.5米以下的部分將全部用這種方式進行裝飾。完工后,墻體不僅顯得端莊、大氣,而且與古遺址本身的特點比較搭配。此外,“石籠墻”還具有結構耐久、生態可恢復性良好等優點。
內部展示4個倉窖 能參觀還能實地參與
在回洛倉遺址內,我們注意到,保護棚內共有4個倉窖,工程結束后將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
比如有的倉窖是全部挖開的,為的是讓參觀人員對倉窖的整體情況有所了解;有的則只挖開一半,游客可以據此了解不同發掘斷面的區別;有的則只開挖很小一部分,未來將作為公眾考古的一部分,邀請游客參與現場發掘……
雷正宇說,保護棚內部將來會設置一個高于地面的參觀廊道,游客可以走上去從高處俯瞰整個倉窖。
此次一期保護工程占地160多畝,考古鉆探出的倉窖有100多個。除上述4個倉窖,其他的倉窖主要通過樹木或花草“標示”出來。我們注意到,現場已經有許多樹木圍成的大圓圈——這些圓圈的下面,正是一個個倉窖的遺址。
到含嘉倉160號倉窖 可看到古代的糧食
既然是糧倉,您一定希望看看古代的糧食是啥樣,這個愿望可以在含嘉倉遺址實現。
含嘉倉遺址位于瀍河回族區古倉街附近,龐大的遺址中只有160號倉窖進行對外展示。這個倉窖以保存大量的炭化糧食而聞名。
昨日上午,我們來到這里時,現場同樣一派忙碌景象。原來古樸的小院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整齊的平房。
我們在效果圖上看到,根據設計,含嘉倉160號倉窖頂部為銀灰色的鈦鋅板,四周用木制材料進行裝飾,小院內也將重新綠化,并設置展板等。
含嘉倉保護展示工程將于7月4日前全部結束。待專家驗收后,您就可近距離觀看深埋在倉窖底部的黑色炭化糧食。(原標題:洛陽含嘉倉和回洛倉兩處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即將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