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砌好的黃土臺階,能直接下到窖底。站在窖底能感覺到一絲清涼。
洛陽回洛倉即將迎來聯合國“大考”
7月4日,回洛倉遺址一期保護展示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要是對現已發掘探明的西北部四座倉窖進行保護展示,最終目標是建成一個集文化、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
回洛倉遺址位于今洛陽市瀍河區瀍河鄉小李村、馬坡村以西,始建于隋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周邊設置的“國家糧倉”,是目前已知隋唐時期糧倉中規模最大的一座。2004年9月,洛陽市文物部門發現該遺跡,并于2012年1月對其進行新一輪考古發掘,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55米倉城全貌“浮出”地面。目前共探出倉窖220座,據推算,整個倉城倉窖大致有710座,每個倉窖儲存的糧食在50萬斤左右,整個倉城的儲糧總數可達3.55億斤。據史書記載,回洛倉的糧食到了唐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因此回洛倉倉窖的制作工藝一直令外界著迷。
大運河申遺、絲綢之路申遺,作為唯一一座同時參與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申請項目的城市洛陽,回洛倉沉睡千年,即將迎來聯合國現場評估考察。⑤3 康留國 攝影報道(原標題:沉睡逾千年一醒驚天下 回洛倉迎聯合國“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