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葛之覃兮葉萋萋——漫談洛陽的葛文化

2013/7/29 15:35:04 點擊數: 【字體:

葛之覃兮葉萋萋——漫談洛陽的葛文化


  葛,又稱葛藟(lěi)、黃葛,是多年生藤類植物,莖長二三丈,花紫紅色。葛在古代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藥材,而且其纖維可織布,葛布是古人夏天的主要衣料。從上古開始,直至漢唐,葛的紡織業與絲織、麻織構成洛陽三大紡織產業。洛陽是葛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長期是葛文化的中心,葛文化是歷史留給古都洛陽的一份豐厚遺產。

  1、綿綿葛藟繞洛邑

  葛主要是野生的,上古的洛陽地區,河湖縱橫,山林成海,遍生葛藟,采葛織布和采葛為食一直是一項重要活動。《帝王世紀》說,堯初見舜時,賜給他葛衣一件。西周和東周相繼以洛邑(洛陽)為都,在八百年的漫長歷史中,葛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葛是周代洛邑的一個支柱產業,王室專門設有負責葛產業的官員,官名“掌葛”。《周禮》說,掌葛按時向山農征收能做葛布的葛藤,向澤農征收供食用的葛類植物。這里的山農和澤農指的是周王畿即洛邑周邊的山澤之民。

  《詩經》是周代的民歌匯編,其中以葛為篇名的就有5篇之多,中國葛文化可考的文獻正是從它們開始的。其中,有《葛屨(jù)》《葛生》《葛覃》《葛藟》《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千古名句就出自《采葛》。這些都是洛陽地區的民歌,可以看出,在《詩經》的時代,洛陽是葛文化的中心。

  在周代,男人負責打獵、耕作、打仗,女人負責紡織、采摘、炊灶。《葛覃》就是一首描寫新婚女子采葛織布、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的敘事詩。

  2、五彩葛布出深宮

  同絲綢、麻布一樣,采葛織布也是一項天才的發明,并且其難度比前兩者更大,因為采葛和制葛要把握好時節,葛藤的浸泡、剝皮抽絲和紡織、印染都需要特殊的工藝。所以,葛紡的產生要晚于絲綢、麻布,其工藝成熟于周都洛邑,并由此傳到全國。

  葛布主要用于王室夏服和御用品的制作,其工藝很復雜,周王室還設有“染人”的機構,對葛、麻、絲綢等進行印染。《禮記》說,農歷四月,周天子開始穿葛衣。而周王室用的浴巾,共有兩種,分別用粗葛布和細葛布制作。當時,王室有大量的葛布,周穆王曾一次贈給大臣逢公粗葛布和細麻布三十箱。

  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他非常重視葛紡業,其官營手工業作坊也更為發達,葛布經過印染后,可呈現多種顏色。這些精美的葛布除皇室使用外,還經常被賞賜給大臣。

  東漢皇室的葛分五種顏色。東漢末年,獻帝封曹操為魏王,下《封魏王詔》說:“今以君為魏王,青、絳、皂、黃、白葛各二匹,越葛一端往,欽哉!”這五色葛都是官營作坊生產,越葛是當時東吳的特產。

  早在春秋時期,葛紡技術就從洛陽傳到吳越,東漢末年的大亂,使大批漢人南遷,也進一步促進了吳越的葛紡業。在三國時,吳國的葛布即越葛質量就已超過洛陽。魏晉官府的工匠除織綾羅錦繡外,也織御用的葛麻布。

  唐代洛陽官營作坊主要生產絲綢產品,“五彩葛布出深宮”的現象雖走進了歷史,但據《新唐書》記載,洛州(洛陽)民間生產的一種如絲的細葛,被稱為洛州絲葛,是洛州每年向皇室交納的貢品。

  3、詩仙走筆《黃葛篇》

  大唐帝國是詩的國度,洛陽是一座詩的都城。葛是大唐詩人筆下常見的名詞,有四十余首與葛文化相關的詩,都與洛陽有不解之緣。

  李賀,一個出生在洛陽昌谷的“鬼才”,“大帶委黃葛”“石云濕黃葛”是他對故鄉的記憶,“葛衣斷碎趙城秋,吟詩一夜東方白”是他的千古絕唱!

  杜甫,一個出生在洛陽的“詩圣”,他平生最快意的事是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擔任左拾遺時,端午節唐肅宗賜給他細葛布、香羅絲衣各一件。他激動地寫下了《端午日賜衣》:“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李白,一個長期客居洛陽的“詩仙”,他在這里寫下了不朽詩篇《黃葛篇》:“黃葛生洛溪,黃花自綿冪。青煙蔓長條,繚繞幾百尺。閨人費素手,采緝作公式(chī)绤。縫為絕國衣,遠寄日南客。蒼梧大火落,暑服莫輕擲。此物雖過時,是妾手中跡。”

  這是一首優美的敘事詩,洛河之濱,黃葛綿綿,有一位洛陽女兒,在此采葛織布。她用葛布制作一件衣服,然后寄給一位日南郡(今越南中部)人。她還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這位日南客,你們那一帶天氣轉涼之時,這件暑服莫要扔了。因為“此物雖過時,是妾手中跡”。

  我們已無從知道這位洛陽采葛女和日南客的全部故事,但是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到,唐代的洛河岸邊仍生長著大片黃葛,葛紡業仍然活躍。

  4、香山濾泉澄葛粉

  葛是古代的一種食物,每年春天人們采嫩莖、嫩葉、葛花炒食或做湯吃。葛花清涼解毒、消炎去腫,可入藥。唐代洛陽食療家孟詵(shēn)在《食療本草》中說:“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

  洛陽多名山,其中龍門東山又名香葛山,簡稱香山,以盛產香葛而得名。白居易晚年居住在香山,號香山居士,他重修了香山寺,經常在這里“飯僧”,即向僧人們施飯。他的《招韜光禪師》寫道:“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香山的葛粉、葛藤花都是美食,這首詩又對此作了推介,結果香山成了洛陽人的采葛之地,香葛在宋代時就已不見記述,可能絕跡于此。

  除了葛粉、葛藤花外,葛根蒸伊魴、葛根燉牛肉都是洛陽傳統名菜。葛根又供藥用,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燥、解酒醒酒、治脾胃虛弱之功效。葛花也有解酒的功效,因此古代用二者作解酒之用。

  葛之覃兮葉萋萋,這是千年帝都洛陽的古代美景。從一些詩篇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洛陽,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葛曾是洛陽的一個宏大產業,目前我們有恢復和發展這個產業的條件,大力發展葛的種植,建立葛產業集聚區,時不我待!(鄭貞富)(原標題:葛之覃兮葉萋萋——漫談洛陽的葛文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07-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