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天,瀍河回族區文友“為城市洗臉的人”引領我走進了這條小巷。
小巷深藏在瀍河街巷的深處,一片公寓樓將其截為兩半,乍一看像鄉村中的一條小街,一眼就能從這頭望到那頭。兩邊的民房參差不齊,空中電線凌亂,門牌也銹跡斑斑,有些門牌號甚至是用粉筆寫在大門上的。
小巷居民對那些前來尋古訪幽的人早已司空見慣,無數次地述說著這條小巷的傳奇故事。一位老者指著我們站的地方說,這里就是關老爺駐馬探看瀍河對岸九龍臺上曹操練兵的地方。
一段傳說,連接了兩個歷史人物——曹操和關羽;一段傳奇,留下了兩個三國文化遺址——瀍河兩岸的勒馬聽風街和九龍臺。
在冷兵器時代,刺探情報就是抵近觀察。大凡優秀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如西漢時的李廣,都曾親臨敵陣偵察掌握第一手戰場情報,關羽也不例外。想必那時這里視野開闊,關羽勒馬察看河對岸的九龍臺,對曹操排兵布陣的情況定會了然于胸。關羽不僅講義氣,而且磊落,就那樣安坐于馬上,向對岸眺望,類似于叫陣。
勒馬聽風街的居民,指著街盡頭一棵老槐樹說,它的西邊便是關帝廟,廟前也有一棵老槐樹。廟門朝西,據說是根據關公當時眺望的方向建的。
居民們說,小巷南面即將進行拆遷和開發。屆時,這里將成為新型社區——瀍濱小區,北面仍將保持原貌。
若干年后,這里還會保留勒馬聽風街的街名嗎?居民們還會坐在門前講小巷的傳奇故事嗎?老槐樹還會立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嗎?(原標題:【老莊探路】勒馬聽風街 關公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