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村里缺乏保護資金,致使文物資源得不到應有保護,日漸破損;在引入民營資本后,盤活了村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豫西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孟津縣朝陽鎮衛坡村今年16座古民居保護修繕一期工程即將完工,給該村帶來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出連霍高速洛陽站,往西約1公里,就是孟津縣朝陽鎮衛坡村。
孟津縣朝陽鎮衛坡村,村中古街長約180米,始建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間,是衛氏家族興盛時期建設的住宅群。古街兩側現存16座古庭院,此外還有2座天井窯院及祠堂、靠山窯、私塾院等建筑,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屬豫西地區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民俗村落。
“激活”古建筑民俗村落
雖已深秋,這座幽深的村子并不靜謐。在村西側的一些明清風格的小院里,不時有工人進出。
今年年初,衛坡古宅的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為這些有近300年歷史的古建筑注入了新活力,使其再現昔日輝煌指日可待。
在衛坡村黨支部書記衛世龍帶領下,記者來到修繕一新的衛氏祠堂,工人師傅正在對新裝的原木色門窗進行修舊著色。
“我們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有的修繕工程需報請文物部門批準,修復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確保不破壞文物。”衛世龍說,今年是試修建,重點修繕古街道北側的4座庭院和祠堂,年底將完工,接受文物部門的驗收。
明年,街道北側剩余的4座古庭院和南側的8座庭院也將進行修復,同時將對村內的一些現代建筑拆除,屆時將完全按照明清的村落原貌進行復原。
引入民營資本盤活文化資源
與古街道北側正在修復的庭院相比,南側的一些院落則顯得有些孤寂。
這些古宅在歷經300余年風雨洗禮后,雖面目依存,但已不復往日風采。在精美的雕梁畫棟下面,有些墻壁已開始坍塌,用手輕觸,部分墻體就會滑落下來。
衛世龍說,前些年古宅里還住有村民,隨著他們陸續遷出,尤其是古宅成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村民不敢再隨意修補。
“村民有保護、開發、利用古宅發展經濟的想法,但一直缺乏啟動資金。”衛世龍介紹,為此,村里想到引入社會資源共同保護、開發、利用古宅。
2011年,衛坡村村委會和洛陽魏紫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共識,制訂保護性開發方案——以衛坡古民居保護性開發為中心,在全面修復現有古民居的基礎上,打造集古民居參觀、中原文化交流展示、民間文物交易、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
這次嘗試為這個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新的機遇。衛世龍認為,引入民營資本不僅可以解決資金問題,達到修繕、保護文物的目的,而且企業為村里修公路,為村里的原住居民建設高質量的搬遷安置房,還將通過文化旅游等產業的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等最大化。
打造民間文化展示交流市場
其實,除去保護和修繕文物外,他們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洛陽魏紫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張紹杰說,把16座古院落修繕后,將形成一個風格獨特、故居新貌、民俗文化生活氣息濃厚的建筑群落。他們將在多個院落進行不同類別的文物展示,逐步形成一個民間文化展示交流市場。同時在村里的一些天井窯院和古樹名木周邊,進行豫西地區獨特民俗實物展示和表演,如磨面、碾米、繡花、織布等。
按照他們的設想,衛坡村最終要形成一個集古民居參觀、民間文化交流、民俗文化表演于一體的觀光旅游中心。本報記者 李東慧 特約記者 鄭戰波 文/圖(原標題:一個古村落的“激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