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18米長“汝陽黃河巨龍”亮相洛陽 體重抵10頭象

2013/11/5 9:55:25 點擊數: 【字體:

18米長“汝陽黃河巨龍”亮相洛陽 體重抵10頭象

洛陽恐龍遺址館全景

18米長“汝陽黃河巨龍”亮相洛陽 體重抵10頭象

汝陽黃河巨龍化石模型

    恐龍作為人類最關注的史前動物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活躍在神話傳說、文字資料以及影視作品中。2008年洛陽市汝陽縣被評為“中國恐龍之鄉”,始于該縣劉店、三屯境內3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百余處恐龍化石產地。2009年,汝陽恐龍遺址館項目正式啟動,經過幾年籌建,近日,遺址館內部新一輪布展工作結束。到底有哪些“恐龍”入住呢?有“真龍”蹤跡嗎?昨日,大河報記者趕往汝陽恐龍遺址館實地探訪。

    【外觀】

    恐龍遺址館建在恐龍遺址上

    昨日上午9時許,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位于汝陽縣劉店鎮洪嶺村附近的汝陽恐龍遺址館。遺址館外觀“包裹”一層鋼筋構建的架子,與兩年前相比,并沒有太大變化,但展館門前的地面、臺階等基礎設施已經完成,一路過來交通很順利。

    記者了解到,恐龍遺址館是汝陽縣于2009年6月啟動的一個項目,總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建筑最大跨度51米,建筑高度20.5米,為單層鋼結構建筑,旨在保護和展示汝陽縣境內發現的諸多恐龍化石。該館負責人表示,遺址館修建的初衷是為了原址保護恐龍化石,這些鋼架是遺址館的“外衣”,這件“外衣”的形狀與遺址館內原址保護的恐龍化石相似。“遺址館搭建完成之后,從上往下鳥瞰,很有特點。”

    【現場】

    內部布展基本結束,展廳分4部分

    走進遺址館,迎面是一組恐龍模型,雖然不大,但都栩栩如生。負責人介紹說,整個遺址館分序廳、科普走廊、遺址廳、游樂區四個部分,“目前,館內恐龍化石、復原模型、影音燈光等都已布展到位。”其中,序廳突出展現了汝陽恐龍“大、奇、多”的特點,廳內以多種手法反映了汝陽恐龍的種屬、習性、生活年代及所處環境等,為科學界研究白堊紀晚期恐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平臺。

    科普走廊對恐龍家族進行了全方位展示,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甲龍類、霸王龍類、劍龍類、角龍類等30多種;遺址廳模擬展示各種恐龍化石遺跡;游樂區則加入了很多新科技元素,可以讓游客身臨其境感知恐龍的魅力。

    【環境】

    至今發現百余處恐龍化石埋藏點

    記者了解到,汝陽恐龍化石群集中分布在汝陽縣城南部,中生代劉店盆地中,截至2011年底在劉店三屯兩鄉3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已發現103處恐龍化石埋藏點,發掘出大量恐龍化石。研究成果證明這里不僅是恐龍集中活動區,而且是一處密集埋藏區。2008年,汝陽縣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命名為“恐龍之鄉”。2011年年底,汝陽恐龍地質公園等全國36處地質遺址公園進入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評審公示名單。去年5月份,國土資源部下發文件,批準汝陽恐龍地質公園成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7年,長達18米的“汝陽黃河巨龍”和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發現有確鑿證據的大型結節龍類甲龍“洛陽中原龍”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命名。2009年5月8日,體長30米的亞洲最大恐龍——蜥腳類恐龍被命名為“巨型汝陽龍”。

    【亮點】

    多種形式再現恐龍時代

    遺址館內展出的東西很多,哪些亮點最值得關注呢?看記者為您一一探訪。

    “玻璃世界”打造不同時代恐龍生存環境

    在遺址區前面,最引人注目的是3個大玻璃罩,里面微縮展示了郁郁蔥蔥的植物以及各種恐龍形象,在燈光的照射下,惟妙惟肖。

    “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000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于約6500百萬年前的白堊紀,中間經過了繁盛期——侏羅紀。”該負責人說,為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這3個地質時代恐龍的生存和發展,遂使用模型模擬出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3個時代,并對當時的氣候環境、動物、植物等作出文字科普說明。

    18米長汝陽黃河巨龍“現身”遺址廳

    走進遺址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恐龍化石模型。 “這是‘汝陽黃河巨龍’的復原模型,是專家根據化石大小、方位,用高科技復原的。龍體長達18米,肩部高為6米,肩寬達3米,由此可推算出它的體重約60噸,相當于10頭大象那么重。”遺址館解說員王琳介紹說,該化石發現于劉店鎮劉富溝村西。

    與“汝陽黃河巨龍”相比,“洛陽中原龍”要小得多,“別看它個頭小,意義很重大。”王琳告訴記者,這些化石發現于劉店鄉沙坪村西北,整體保存比較完整,是我國目前為止唯一發現有確鑿證據的大型結節龍類甲龍。

    鎮館之寶:原址保護的恐龍化石

    順著木質棧道前行,終于看到了這個恐龍遺址館的鎮館之寶——原址保護的恐龍化石,包括頭骨、頸椎骨、肩胛骨等部分,向游客展示了龍骨最真實的一面,部分被考古人員發掘,部分仍埋藏在地層中。“真正的化石,是遺址館展示的核心部分。”

    據介紹,這具恐龍化石于2007年年底發現,雖然只有部分,但已經算是相對完整的恐龍化石了。“中國地質科學院董枝明教授曾說過,判斷恐龍化石是否完整,要看發現的化石是否占到整個恐龍軀體的三分之一,”該館負責人介紹說,超過1/3就可以算是相對完整了。不過由于原址保護,未進行下一步的研究,這具恐龍化石目前還沒有命名。

    3D影視、原生地質再現恐龍霸主景象

    參觀完遺址廳,映入眼簾的是游樂區,這里樹立著真假難辨的參天古樹模型和各類恐龍模型,設計者們希望用這些模型來展現真實的恐龍生活場景,讓參觀者仿佛置身于8500萬年前的動物世界。

    為更好地讓參觀者了解恐龍時代的景象,遺址館還專門建了用于播放影音資料的3D影視廳,能同時容納數十名參觀者,為參觀者播放恐龍孵蛋化演示、恐龍生活狀態以及恐龍滅絕的影音資料。

    【計劃】

    盡早穿好“外衣”

    “近日,我們邀請了國家和省里的恐龍研究專家到遺址館進行調查,對內部布展提出意見。”遺址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專家意見已經反饋給了相關施工單位,內部布展將做出相應改正。“遺址館的鋼架2年前已基本搭建完成,但這不是最終‘成品’。”投資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及時穿好“外衣”是之后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遺址館“外衣”穿了2年?遺址館修建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恐龍化石發現過程中有哪些故事?“恐龍經濟”能否叫響?未來,可以為汝陽縣帶來哪些?請關注《探尋汝陽恐龍遺址館》(下篇)。

    相關鏈接

   中生代時期河南省有許多盆地分布,保存了大量的恐龍骨骼與恐龍蛋化石。據研究,河南省至少有20種以上不同屬種的恐龍,已正式命名了欒川霸王龍、諸葛南陽龍、汝陽黃河巨龍、洛陽中原龍、河南欒川盜龍、巨型汝陽龍、史家溝峴山龍、劉店洛陽龍和河南寶天曼龍,以及徐氏張北足跡等10種不同屬種的恐龍足跡。(原標題:18米長“汝陽黃河巨龍”亮相洛陽 體重抵10頭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11-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