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秋在隋唐時期是皇家園林西苑的西南隅。此處在隋唐時期峽谷幽深,溪水潺潺,可謂山清水秀。過去的洛陽八小景之一“龍池金魚”,說的就是這里。
武則天在洛陽期間,洛陽城周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延秋村的龍潭寺,在當時是絕佳的旅游避暑之地。一年夏天,深居洛陽皇宮的女皇難耐暑熱,便下詔到龍潭寺避暑。
白天,女皇流連于青山綠水間;晚上,女皇登高納涼賞月,山林清幽,暑熱全無,加之古寺鐘聲,松濤悅耳,女皇一住便沒了回宮的意思。夏去秋來,暑熱已去,武皇還沒有走的打算,這可急壞了洛陽城內的王公大臣。以宰相狄仁杰為首的一幫大臣,上書奏請武皇還朝,此時的武皇正在興頭上,雖說已住了一個夏天,但還沒有住夠,根本沒把大臣們的奏章當回事兒。
盛怒之下,武皇給送奏章的人寫下了“延秋”兩個大字,讓他傳回洛陽叫大臣們看看。狄仁杰等看后,知道女皇不愿回宮,還要多住一些時日。
萬般無奈,以狄仁杰為首的大臣們想了個辦法,暗中燒毀了龍潭寺旁的糧倉。武則天沒了糧草,只好回宮。從此,龍潭寺旁的村子便以“延秋”作為村名。
據史料記載,唐時就有各地商人云集于此,延秋村就形成了商業街,街市上買賣吆喝之聲不絕于耳。清朝初年,這里的商業設施趨于完善,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商業集鎮,素有“小洛陽”之稱。除了本地人在此開鋪立肆,陜西、山西的不少客商也云集于此。
如今的延秋市場更加繁華,平日為小集會,農歷每月逢四、逢八為大會,逢會日,集鎮上人群熙攘,商品琳瑯滿目,古時的商街驛站煥發出新的生機。□王正先(原標題:武皇流連處 芳名叫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