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時期,新安縣鐵門鎮蔡莊村有個叫王質的樵夫,一天他上山砍柴,看見兩位須發飄飄的老者在下棋,他便放下斧子去觀棋。過了一會兒,他回到砍柴的地方,發現斧柄已爛,斧頭也銹跡斑斑,及至回到村里,全村都是陌生人。
有人告訴他,其曾祖“王質”100多年前上山砍柴,一去末歸。他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急忙跑到山上,看到那兩位老者隱身進了山洞。他緊隨其后想進去,但從洞內噴出一團烈火封住了洞門,他猶豫一下止住了腳步。他這一猶豫,未能得道升仙,成了半仙之體的真人。后來,這座爛了斧柄、銹了斧頭的山就成了爛柯山。
我站在山上的洞真觀前,只見山嶺疊翠,林木蔥蘢,幾朵白云靜靜地飄浮在道觀上空,使掩映在層層翠綠之中的道觀越發有一種仙風神韻。
洞真觀建于元朝大德年間,觀內殿宇巍峨,碑碣高聳,尤其是兩株古柏虬枝蒼勁,拔地參天。沿著中軸線行走,我依次拜謁了三清殿、官廳、圣母廟、玉皇殿,欣賞了三清殿內24幅壁畫,這些壁畫內容豐富、畫藝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官廳之內,飛檐斗拱,鉤心斗角,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可以遙想當年香火鼎盛時期的巍然氣派。
爛柯山的山體為石灰巖,即民間俗稱的上水石。上水石紋飾精美,千姿百態,青苔叢生,令人稱奇。群山簇擁中,爛柯山一峰突起,山上蒼松挺拔,山下清泉叮咚,猶如仙境。
“真人王喬仙洞”在山體斷崖處,洞中幽深莫測,涼氣逼人,兩側石壁上鑲嵌了兩塊石碑,就是傳說中的“透靈碑”。元代的安西王傾慕這里秀麗神奇,修道于此,撰寫了碑文,并用蒙、漢兩種文字鐫刻在碑上。我們借著手機的光亮,仔細觀賞了碑文,碑文字跡遒勁,文筆清麗,生動地描述了爛柯山的風光。洞壁鑲嵌有敕修道觀的元成宗鐵穆耳圣旨碑。
爛柯山上還保存著歷代碑碣石刻60余塊,見證著爛柯山的風云變幻。孟郊、徐渭、戴明世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有關于爛柯山的詩作或畫作傳世。
爛柯山,無論是在世俗生活中,還是在史冊里,都已成為一個氤氳著文化氣息的傳世記憶。(原標題:【洛城隨想】爛柯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