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讓考古融入百姓生活——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洛陽實踐

2016/11/18 12:30:01 點擊數: 【字體:

    河南洛陽地區文物資源豐富,地面之下古遺址、古墓葬星羅棋布。在城市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如何協調文物保護與建設之間的關系,洛陽摸索出了一種雙贏的方式。

    “傳家寶”與“眼中釘”的博弈

    洛陽是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城市建設中經常會發現城址、糧倉、墓地等。這些承載著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遺存,規模雖小但分布密集,如同散落在城市中的顆顆珍珠。

    然而,這些本該被洛陽人視為“傳家寶”的遺址,卻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釘”。2002年,洛陽發現一處有墓葬600多座、車馬坑29座的大型東周墓葬群,其中包括天子駕六墓葬。盡管文物部門全力搶救,但是大多數墓葬還是毀于推土機下,僅有不足20座劫后余生。

    近十年,隨著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不斷傳播和深入人心,這種將文物保護視為“死對頭”的情況已有了顯著改變,但希望自己開發的土地千萬別挖出什么“寶貝”的心理還是存在的。因為開發過程中發現有遺址,按照規定,這塊地就不能作為建設用地,甚至需要收回土地或者延期開發。

    洛陽定鼎北路唐代磚瓦窯址,位于洛陽市老城區苗南村東南方向,毗鄰隋唐洛陽城宮城北側。這處遺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出土的磚瓦體量大、制作精細,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1月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部分基礎性的考古工作已經完成,并且在原址上修建了保護棚,安排專人進行日常維護。正在現場工作的考古人員介紹:“這片區域本來是要建一個建材市場,但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與科研調查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影響了開發的工程進展,遺址保護工作曾一度受到抵觸。”所幸,經過多次協商,雙方達成一致,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磚瓦窯進行原址保護性展示。

    讓考古工地會講故事

    原先考古人只需考慮如何發掘和研究,但近些年把文物保護理念貫穿于考古全過程,已成為考古界的共識。

    洛陽六中新建的教學樓左側有一處城墻遺址,被認定為隋唐洛陽城宮城東墻的一部分。洛陽六中是一所百年名校,教學樓已成危樓,亟須改造。學校要建設,文物要保護,怎么辦?考古發掘方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想了很多辦法,最終制定出一套雙贏的方案——在宮墻遺址上做展示:一層修建透明玻璃地板展廳,將城墻遺跡完整呈現出來;二層陳列百年校史。“這樣既保護了遺址,又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輔相成。通過和文物工作者接觸,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智慧和勤奮。”校長史林旭如是說。

    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表示:“我們不僅要把考古與基建進行有機結合,還要通過多方共贏的局面讓文物活起來。”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的一處墓葬,去年在村民遷墳過程中被發現,后經多方證實,初步確定這是與史料文字記載相吻合的曹魏墓。記者看到,墓葬上部搭建了保護棚,安裝了監控設施,墓壁也以支護設備加固。史家珍透露,自己想讓“考古工地會講故事”:在曹魏墓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考古綜合體”,在其方圓百畝的范圍內修建實驗室或標本庫,用以考古科研工作;修建恒溫恒濕的玻璃房展示墓葬,對外開放;修建考古工廠,科研人員可以在里面進行考古實驗,也可以讓公眾參與諸如模擬考古之類的互動活動,讓百姓零距離接觸文物,傳播考古和文物保護知識等。

    貴在堅持

    盡管洛陽考古人力求做到保護建設雙贏,但這些年因為溝通不暢,被誤解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

    洛陽龍盛小學五代壁畫墓,在考古人看來,此墓壁畫藝術精美,是洛陽以往五代墓葬發掘中未見的,在國內也實屬罕見,為研究五代時期的墓葬形制、繪畫、服飾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四年前,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經過科學發掘后,想在此建展覽館,進行原址保護展示。但是他們在向政府上報、立項后卻被地方上“誤解”了。他們認為自己的“地盤”遭到了強占而不愿意交出土地使用權。后經多次勸說與溝通,明確表示把展館建好后歸還給學校,他們才恍然大悟。

    目前,無論是普通公眾還是地方政府,對考古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科研和發掘上,缺乏保護和再利用的意識。所以想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脊湃艘苍谶M行反思。“如何讓考古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讓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永不褪色,需要我們一年、五年、十年的積累與堅持。”史家珍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