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每個漢字背后都是一部歷史——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解說專家酈波

2013/10/14 9:48:10 點擊數: 【字體:

    中央電視臺原創文化類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自8月份開播以來廣受追捧,收視率節節攀升,為什么課堂上慣用的漢字聽寫登上熒屏后能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為此,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解說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博士酈波教授。

    記者:兩個月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收視率超過各類選秀節目,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酈波:我認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所以能得到觀眾認可,原因在于它喚起了人們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聽寫的是漢字,追捧的則是文化。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說過: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著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著它來推進。我們可以從諸多漢字現象中,如漢字的造字、構詞,漢字詞義的形成和演變中找尋中國文化形成與發展的理據。這種理據是意識、制度、民族心理、社會習俗以及思維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闡釋,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歷史時代性。與傳統文化相比,漢字具有歷史的恒久性。歷史上有不少文化現象或文化產品、社會習俗以及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早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消失或消退,但它們的身影卻依然保存在漢字中?梢哉f,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是一部歷史。

    記者:隨著數字輸入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不常寫漢字,甚至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您對此有何看法?

    酈波:人們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急劇下降,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漢字作為語素文字,有著豐富的象形會意內涵,所以特別依賴于它的書寫情感——母語文化情感。書寫越來越少,母語情感會逐漸淡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淡漠對國民的心理、情感、價值的影響是致命的。

    漢字的構形特點和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中國人的人生觀念、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認識。比如,功虧一簣的“簣”字,是指裝土的竹筐。古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要“九尺之高臺”,一筐土都不可以少,反映的是一種敬畏之心。

    記者:您認為漢字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酈波: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歷經幾千年風雨依然挺立而巍然不動,這不是偶然,不是僥幸,而是因為我們擁有一個涵蓋宇宙、包容萬物的傳統文化體系。一個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上的割裂,精神上的迷失。

    我認為,大眾的價值取向必須通過文化來引導。傳統文化尤其看重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和道德關懷,其提供的生活規范、德行價值及歸屬感,起著其他文化要素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華文化這座大廈幾千年前就要求社會成員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強調社會的整體利益重于個人私利,要求人們能“克己復禮”。只有找回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覺奉行的意識,才能實現價值重塑,道德回歸。(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余 寧)(原標題:每個漢字背后都是一部歷史——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解說專家酈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10-1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