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靈感源自老鼠洞
首條地鐵年運載950萬名乘客
1863年1月10日,世界第一條地鐵在倫敦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這標志著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在世界上誕生。讓人不曾想到的是,設計這條地鐵的靈感竟然源自一個老鼠洞。
當年,倫敦已是國際知名大都市,大量移民涌入,充斥著馬車、汽車和行人的街道擁堵不堪。當時的國王十字火車站每天運載成千上萬居住在郊區但在城里工作的市民,由于倫敦市中心不通火車,這些市民為了上班不得不想盡各種方法。為此,倫敦政府決定向市民廣泛征求改善交通的意見。也就在這時,一位名叫查爾斯·皮爾遜的律師決定將“讓火車入地”的大膽設想提交給政府。
有一段時期,皮爾遜常常站在倫敦街頭,注視著那些穿梭的車輛。他想:馬車載人少,而且速度慢,汽車又容易在狹窄的街道里造成堵塞。要是城市的交通工具是火車,那該有多好啊!為了能讓火車跑進城市,皮爾遜廢寢忘食。有一次,他半夜起床上衛生間,發現墻角邊有一個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墻外,一只老鼠正在洞里跑進跑出。皮爾遜大受啟發:要是火車開進城市,雖無法在地面上跑,但能不能讓它轉入地下行駛呢?
1847年,皮爾遜確認 “讓火車入地”是一個大膽而又可行的設想后,他毅然辭職,專心致志地開始設計在城市開挖地下鐵道的方案。為了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他耗費了3年的時光,1850年,皮爾遜正式向倫敦政府遞交了在城市修建地下鐵道的建議方案。經過馬拉松式的論證,倫敦政府于1856年才正式采納了他的建議方案。
1863年1月10日,按照皮爾遜的設計,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道在倫敦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行駛在地下、由蒸汽機車牽引、木材制成的車廂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更為有趣的是,走進車廂還有煤油燈提供照明。這條地鐵的里程并不算長,只有短短的6.5公里,但它的表現卻不俗,第一年就運載了950萬名乘客。按當時倫敦的人口計算,每人每年乘坐6次以上。
發展:實用的防空掩體
“二戰地鐵”挽救市民生命
倫敦地鐵的學名叫“Underground”,地鐵車廂都又矮又小,就像管子一樣。起初,地鐵的蒸汽機排出的水蒸氣、燃料燃燒產生的煙霧、煤油燈泄漏的煤氣全部集聚在隧道內,使得地鐵隧道內終日濃煙滾滾,氣味嗆人,令人難以忍受。
盡管倫敦地鐵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它拉開了人類建造、使用地鐵的序幕。
1896年,歐洲大陸首條地鐵——布達佩斯地鐵開通,隨后巴黎于1898年開始建造地鐵,1900年通車運行。美國波士頓在1897年開通地鐵,紐約在1904年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地鐵系統。1913年,南美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通車。到1915年,倫敦的地鐵開始形成地下交通網。
鑒于當時城市的規模與人口等原因,此后城市地鐵的發展卻很緩慢。二戰前,全世界只有20座城市有地鐵。二戰的爆發,使地鐵除了輸送乘客外,還成了非常實用的防空掩體。
實際上,倫敦地鐵在二戰時期曾被用作地下掩體。二戰期間,倫敦受到希特勒空軍的大強度空襲,市區里,人們每天都要遭受戰機的狂轟濫炸。這期間,地鐵充當起防空洞,每天保護著數萬市民的生命安全,最多的時候竟容納了17.7萬人,就連醫院也臨時建在地鐵內。為了區分乘客和避難者,站臺中間被一道白線隔開,一邊是乘車區,另一邊是避難區。
另一個在二戰期間將地鐵用于防空的國家是前蘇聯,1935年5月15日,蘇聯政府出于軍事方面的考慮,正式開通莫斯科地鐵。雖然當時莫斯科的人口不到200萬,而且交通并不擁擠,但在一開始就規劃地鐵的軍事用途卻是一項非常有遠見的行動。
莫斯科地鐵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其深度有100多米,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莫斯科地鐵就成為眾多士兵和百姓躲避空襲的最好去處。這個為軍事目的而修建的地鐵,成功地保護了支持戰爭的兵源和其他人員,對打敗德國法西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演變:迷人的文化風景
“地下藝術”催生新文化
進入21世紀,地鐵已成為大城市人口稠密區的主要客運交通方式。當今世界上,建造地下鐵道是一個國家或城市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象征,是現代化城市的標志,更是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的有效途徑。
如今,走過150年的地鐵,又成了一道迷人的文化風景線。
還記得電影《哈里·波特》中,一幫小魔法師們常常在地鐵站的魔幻暗門中穿梭,其中有個站臺叫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其實,這個站就是建于1907年的歐德維奇車站。“007”系列電影里,非凡的英國特工常常會到倫敦的地鐵站里同他的上司接頭或領取最新式的秘密武器。《007:大破天幕殺機》中,就再現了二戰期間地鐵站被當成臨時的防空洞、國家重要機構在地下辦公的場景。
不僅僅是電影取景地,廢棄的地鐵站還被改造成博物館、畫廊、酒吧,構成巨大的文化休閑中心。去年一項名為“設計倫敦”的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設計是將倫敦牛津街底下廢棄的地鐵通道改造成城市蘑菇公園,設計師巧妙利用了地鐵通道內的通氣孔。這一大膽的創意獲得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熱衷于地鐵資源的還有一大批 “地鐵藝術家”,那些老地鐵站成了他們創作的天堂。“地下藝術”就是這樣一個頗受歡迎的民間藝術組織,該組織考慮為倫敦的廢棄地鐵站設計別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希望用簡單的筆繪出倫敦百年的工業革命歷史。
今年3月21日至7月31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鐵出現了一輛 “馬雅可夫斯基”號列車,以紀念這位著名詩人誕辰120周年。目前,莫斯科地鐵開通了多列文化主題列車,包括展出俄羅斯博物館藏品的“水彩”號等。(摘自《北京日報》 作者:丁輝)(原標題:穿越歷史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