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屏風的雅趣和文化(2)

2013/10/23 11:55:13 點擊數: 【字體:



    魏晉至隋唐五代時期的屏風

    魏晉至隋唐五代時期,屏風的使用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陳設屏風,就連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邊側都附設小型屏風。這類屏風通常為三扇,屏框間用鈕連接,人坐席上,將屏風打開,左、右和后面各立一扇。在東晉顧愷之《列女傳圖》中還可以看到當時使用屏風的情景。圖中屏為三扇,描繪通景山水。這種三扇屏風,無須另安底座,只須打開一扇,便可直立。這時的屏風,除起陳設作用外,更主要的還是起遮蔽擋風作用。南北朝時,這類屏風開始向高大方面發展,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南史•王遠如傳》:“屏風屈曲從俗,梁蕭子云上飛白書屏風十二牒。”折疊屏風的特點主要在于輕巧靈便,獨扇屏風卻不然,它形體寬大且重,還必須有較重的豎向木座支撐,否則不能直立。由于穩重,它在室內陳設中的位置相對比較固定。
 

屏風的雅趣和文化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隋唐五代時期盛行書畫屏風,史書及當時的給畫中屢有記載。《新唐書;魏征傳》中有:“帝以旗上疏列為屏障。”《新唐書•李絳傳》記:“李絳元和二年為學士,憲宗命與崔群、錢徽、韋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敗五十種,為連屏。”“舊紀元和四年,御制君臣事紀十四篇,書于六扇屏風。”還有的屏風雙面有圖,可以隨意陳設。單面就不然,只能靠墻陳設。這種連屏還不受數量限制,可以根據需要隨意增加。寧陶轂在《清異錄》中說,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孟知祥做畫屏七十畫,用活動鈕連接起來,隨意施展,晚年常用為寢所,喻為屏宮。

    最為著名的還是五代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畫中繪有大幅的屏風,而屏風當中繪有山水的圖案。史傳,唐太宗就曾將他的治國之道書之屏風,以為自勉警人之意。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將相或極具清名的節婦烈女的事跡畫在屏風上的做法,起到歌頌傳揚、說教警誡的作用。

    屏風作畫題詩的習慣早就流傳至日本,他們的傳統繪畫“浮世繪”很多就是畫在屏風上的,可為中日文化交流之佐證。

    宋、遼、金、元時期的屏風

    宋代屏風的方案資料甚少,然而形象資料卻很多。如宋代繪畫《梧蔭清暇圖》中的屏風,四邊較寬,邊框內鑲里框,以矮佬和橫棖隔成數格,格內鑲板,浮雕絳線,屏心描繪山水風景。屏下鑲裙板,鏤雕曲邊豎欞,下有墩子木。李公麟《高會學琴圖》中的屏風和范仲淹像中的屏風屬同一類型。寬邊框,全身素面,不作任何裝飾,裙板鏤出壺門洞,兩側有站牙抵夾,底座與屏框一木連做。從畫面看,都是室外使用的場面。推測這類屏風為紙絹裱糊,重量不會太大。

    屏風的使用情況在宋代墓葬中也有所表現。河南禹縣(今河南禹州市)宋墓壁畫《對坐圖》描繪墓主人夫婦倆生前對坐飲茶的情景。兩人分坐在靠背椅上,身后有屏風遮蔽,這樣的陳設形式,主要是為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屏風形體不大,獨扇,從畫面人物的比例看,高度與站立的人大體相同。估計也是隨用隨設的輕便之物。
 
屏風的雅趣和文化
 

    較大的屏風形象應以宋人《白描大士圖》為代表,屏心為獨扇,從畫面人物比例看,形體龐大。木框之內給菱形寬邊,屏心滿飾六方龜背錦,比屏前所設的炕榻還長出許多。宋劉松年《羅漢圖》中的屏風,為三扇,中扇稍大,邊扇稍窄,并向前折成一定角度,呈為“八”字形,可以自行直立。這類實物資料,有山西大同晉祠彩塑中的圣母像。圣母端坐鳳紋寶座上,身后立海水紋三屏風。屏風正扇寬大,兩邊扇稍窄并微向前收,呈“八”字形,這種陳設形式,源于商周時期的“斧依”。直到明清時期,皇宮中還保留著這種形式。

    考古發掘中也不乏其例,河南方城縣出土的宋代石屏風就很典型。屏框四周起細線,下部有橫檔,起額外加固作用。素面,下有插榫。從形制看,與河南禹縣宋墓壁畫墓主人身后的屏風當屬于一類。橫檔之下,兩面刻花,一面刻小朵花卉及石榴紋,另一面刻纏枝芙蓉花。山西大同金墓出土木屏風二件,楊木質,通高116厘米,底座高38.7厘米,屏寬38.3厘米。由云紋底座和長方形屏框組成。框內裝方格架,兩面裱糊綾絹,然后書寫作畫,現僅存殘片。屏框下裝屏座兩個,座中開口,屏風插入口內,即可直立。河南方城鹽店莊村宋墓出土石座四件,兩側花紋上卷,中間有長方形缺口。高9.5厘米,發掘報告未說明用途,金代木影屏和山西大同白馬河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影屏底座相比較,可以斷定是專為架設屏見的底座。山東高唐金代虞寅墓壁畫所繪的屏風,還裝飾著精美的牡丹紋。

    元代屏風除王青墓出土之外,還有大同市馮道真墓出土的木影屏,底座已朽,從殘存的痕跡看,為云頭座,屏身上部刻小方格窗,四周鑲四塊條板,屏身下部用兩根棖檔間為三格,涂深棕色顏料,外罩桐油。

    宋代屏風在造型、裝飾上,尤其是屏框內分割小格的作法,到明代還在普遍使用。

    明清兩代屏風

    屏風在宋代以前基本以實用為主,裝飾次之。到了明代,屏風不僅為實用家具,更是室內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明代屏風可分為座屏風和曲屏風兩種。座屏風又分多扇組合和獨扇插屏。多扇座屏風由多扇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都用單數。每扇用活榫連接,可以隨時拆卸。屏風下有長榫銷,插在座面的孔中。底座多為“八”字形,正中一扇較高,并且稍寬一些,兩邊扇稍向里收,這樣屏風就立。

    現代屏風
 

屏風的雅趣和文化
 

    隨著社會的轉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難把它作為家庭的陳設品,以致其范圍逐漸縮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場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劇院、茶館、說書場等。近年來,海內外人士又開始對中國的古典家具感興趣,包括屏風在內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們重新認識。
 

屏風的雅趣和文化
 

    屏風發展至盡,發生了各式各樣的變化,現在它主要以三種屏風的形式展現出來。一種是明清代發展優化過來的座屏,現在稱為落地屏風。它主要有莊嚴、氣派的特點。另外一種是明清時代發展過來的多扇屏風,現在稱為折疊式屏風。它的古典特色更為突出。第三種是2006年才設計出的屏風,叫琉璃紗屏風,又叫黑紗繡屏風。它由黑紗繡制成,配以金屬外框。適合各種酒吧,娛樂場所裝飾用。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效果。現代屏風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各個方面,為家庭裝飾增添了一條靚麗風景圖。(原標題:屏風的雅趣和文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