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拈筆為書筆墨古韻濃 執刀刻字金石味道足——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2013/11/11 9:23:39 點擊數: 【字體:

拈筆為書筆墨古韻濃 執刀刻字金石味道足——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傅偉華近照
 
    
    拈筆為書留古之韻味,大篆、小篆皆精到。
 
    執刀刻字見文之變化,漢印、鳥蟲得天趣。

  
    引子
  
    書法作為漢字的一種書寫藝術,在黑白交錯之間,體現著中華文化所獨有的灑脫與自然。篆刻作為書法與鐫刻的結合藝術,歷經千年而魅力不減,一個個字符在金石方寸之間趣味盎然。書法與篆刻古來不分家,像近代之齊璜,早年刻印為生,及至書畫名起,署名仍多為“三百石印富翁”。書法篆刻家傅偉華就是這樣一位在筆墨與刻刀間自由來往的石印富翁。
 
    學習書法緣于為了能寫好自家的春聯
   
    傅偉華的家鄉位于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滎陽西部,黃河穿流其西,虎牢關雄踞其北,曾經楚漢爭霸的古戰場,留給滎陽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魅力與人文內涵。
 
    傅偉華1956年就出生在滎陽市高山鎮一個叫許村的小村莊。他小時候也像很多孩子一樣,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而春節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紅紅的對聯。每到要貼春聯那天,傅偉華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父親起得很早,把紅紙對折得整整齊齊,用刀裁好。到晚上拿著紅紙請鄰村書寫春聯的老師幫忙撰寫,而且一去就要在冬日的寒風里等上幾個小時,往往很晚才能回家。年年看著父親冬日里遠去的背影,他在自己心里暗暗較勁:我要是能寫一手好字不就可以寫自家的春聯了嗎?父親也就不用再在寒冬臘月里跑那么遠苦等了。就這樣,傅偉華開始了他與書法之間數十年的情緣。
 
    自從心中有了目標,他開始自己摸索著練起了毛筆字。一有時間,他就拿起毛筆練起楷書,可能是缺乏老師的指點,他感覺自己進步很慢。不久,他無意中在家里翻出了一本宋代蘇軾的字帖,但是蘇東坡那渾厚的筆韻對剛剛接觸書法的他來說顯然太難。
 
    1974年,傅偉華有機會去村辦廠上班。上下班時,他發現鄰村家家戶戶的大門上貼得幾乎都是那位熟悉的寫春聯老師的字跡。他每天在下班回來的路上都會仔細打量一下那位老師寫的每一個字,回到家以后,他自己再慢慢臨摹學習。這位鄰村的老師也許是傅偉華人生中的第一位書法老師。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段時間里傅偉華的毛筆字水平提高很快,也得到了自己村里書法前輩的認可。在這位前輩的推薦下,村里辦紅白事時都要請他寫對聯。當傅偉華看著自己寫的字貼在門上時,他感到很欣慰,一股成就感從他的心中涌起。同時,一種責任感也浮現在他的腦海里,督促著他要把自己的字寫得更好。
 
    生活中從來沒有間斷自己書法的夢想
 
    轉眼之間,時間到了1988年,傅偉華有機會找到當時鄭州著名的書法家唐玉潤寫個招牌。利用這個與書法大家難得的接觸機會,傅偉華特意寫了一副“業精于勤”四字想讓唐老師看看。當他忐忑不安地把自己寫的字拿給唐老師看時,心里有些許期待,有些許擔心。唐玉潤老師仔細看過傅偉華的字以后說道:“字還可以,你回去之后多臨臨古帖,特別是顏體、柳體和魏碑。這對你的書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傅偉華從唐玉潤家里走出來,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自己臨得都是一些近代書法家的字帖,可能這也是自己的字沒有蒼勁韻味的原因所在。
 
    經過幾年的努力,傅偉華的書法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并加入了滎陽市書法協會,且有機會結識了很多當地的書法名家,他們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特別是在滎陽市很有名氣的張子仁老師對他啟發很大,每當傅偉華拿著自己的作品請他指點時,張子仁老師總是循序善誘地鼓勵他,在愉快與平等的氣氛中指出他書法中的不足與缺點。而讓他印象最深的,是經常縈繞在他耳邊的張子仁老師的那句話“你學書法不要學我,書法是一顆參天大樹,我連個葉子都不是,你要從根兒上學,興許你將來還能成為一個葉子。”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交得良師益友,受益終身。張子仁老師在傅偉華的眼中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無論是書法還是做人做事都對他影響頗大。
 
    鄭州  別有天地
 

    2002年,傅偉華由于家庭發生的一些變故,來到了鄭州這座城市。他想靠自己書法方面的一技之長在這座城市謀得一席之地。
 
    一開始,傅偉華在鄭州淮河路古玩城開了個字畫店,他想,別人一幅字賣三四百,我一幅字一二百能不好賣嗎?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書畫市場的情況,字畫的買賣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每個月的收入只能勉強支付字畫店的房租。于是,字畫店在開張一段時間之后,他在無奈之中關掉了它。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道路。傅偉華為了家人與自己的生活,他沒有選擇退縮。因為他堅信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去拼搏,既然自己賣字不行,他又拾起了自己曾經深愛的篆刻。那時候,鄭州市場上的章料很便宜,一塊才2角錢,傅偉華每天在家里一邊刻章,一邊照顧岳父岳母。每天,他都把自己刻好的印章讓他的老伴騎著自行車到鄭州市老干部中心、升達藝術館,古玩城跳蚤市場等地方擺地攤,他的老伴經常風里來雨里去很是辛苦。雖然這段日子里有過困難,有過挫折,但更多的是一塊塊印章賣出時帶給傅偉華以及家人的喜悅。
 
    為了自己的印章作品好賣,他就刻一些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警句,像“自強不息”、“天道酬勤”等。其實,傅偉華每天刻著印章上的這些字何嘗又不激勵著他自己,幫他走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幫他打開了人生的又一扇窗。
 
    篆刻不僅給傅偉華帶來了生活上的收入,也使他在不斷地刻劃之中深深感悟著生活和人生。平時,愛好很少的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刻刻劃劃中度過。他買了很多篆刻方面的書籍與資料,通過實踐和學習使自己的篆刻知識更加豐富,并鉆研和摸索出除石質之外的銅、玉石、瑪瑙、瓷各種材質的篆刻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藝。
 
 拈筆為書筆墨古韻濃 執刀刻字金石味道足——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傅偉華篆刻作品
 
    說到傅偉華的篆刻,就不得不說他的漢印作品。他喜歡漢印,喜歡那一種方正平整,喜歡那一種雄渾古穆。他也在自己的篆刻作品中追求著這種境界。像作品《傅禺印信》,構圖方整,字體圓潤,渾厚端麗中給人一種穩重,透露出一種大漢的盛世氣勢。
 
    時間到了2007年,傅偉華的篆刻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他在鄭州北古玩城又開起了自己的篆刻工作室,取名“石緣堂”,自己取字“禺”,意為“生而多勞,精神富裕”。來這里的大部分是篆刻愛好者,也有一些書畫家。他與其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經一位書畫家朋友的介紹,傅偉華認識了對他影響極大的書法教育家王建國老師,開始了他的又一段書法歷程。
 
    經名師點撥 得書法要領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從2009年開始,傅偉華正式跟書法教育家王建國老師學習書法。在學習過程中,王建國老師首先給他講解了學書法握筆、行筆的技巧,然后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他講了一些關于書法的理論,使他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以前的書法創作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傅偉華對書法藝術有了自己新的體會,對毛筆的握筆有了自己新的方式,對書法的行筆有了自己新的見解,對最后的收筆有了自己新的認識。他通過不斷的臨帖練習,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書法口訣“搭筆要準、行筆要快、手腕要活、收筆要穩。”。
 
    隨著對書法藝術的不斷探索,傅偉華漸漸改變了自己以前對書法簡單的認識,他逐步明白了書法與書法藝術之間的區別,他有了一些自己對于書法的理論認知。而讓傅偉華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前他寫字手拙而費力,腕累而僵硬,現在則手輕而靈活,腕飄而流轉自然。
 
拈筆為書筆墨古韻濃 執刀刻字金石味道足——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傅偉華書法作品
 
    在中國書法中,傅偉華非常喜歡大篆與小篆。他的小篆學趙叔孺,筆致圓婉,結體凝練,行筆流暢,收筆露鋒,遠觀則端莊而不失飄逸,近睹則秀潤而綿里藏針。大篆則結合毛公鼎與散氏盤的字型,通過自己的巧妙構思使字體緊湊,結體靈活,然后通過墨的濃、淡、干、濕的變化使自己的大篆更具觀賞性,更具藝術性。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一個個獎項與榮譽向傅偉華走來。2010年,傅偉華加入鄭州市書法家協會;2011年加入河南省書法家協會;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并任常務理事。同時他的書法作品在2013年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二屆篆書展、全國首屆“西狹頌”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三蘇獎”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展。
 
    談到自己以后的書法與篆刻的追求與夢想。傅偉華帶著笑意憨憨地說道:“小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拿到全國最高獎。”
 
    手記:
 

    一種人生,一段故事;一個夢想,一種追求。傅偉華老師經歷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熱愛書法,幾十年的情緣,講起它來滔滔不絕;他喜歡篆刻,悟性極高,刻劃之間別有一番洞天。就是這樣一位有心人,就是這樣一位熱愛書法的石印富翁。
 
    【人物檔案】
 
    傅偉華,又名付偉華,1956年8月生,字禺,號低能愚夫、大耳;齋號石緣堂、靈山書屋;河南省滎陽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他少時即喜愛書法、篆刻,遍臨諸帖。隸習漢碑,楷習顏柳,行習三王,小篆習趙叔儒,金文習毛公鼎。尤喜金文,精于篆刻。1995年加入滎陽市書協,2010年加入鄭州市書協,2011年加入河南省書協,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并任常務理事,書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國二屆篆書作品展】、【全國首屆“西狹頌”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三蘇獎”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篆刻展】等。(C009)(www.fa5f.com/space/1640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