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深山出奇根 天然去雕飾——記根藝美術師郭順昌(2)

2013/12/17 14:14:31 點擊數: 【字體:


 
    深山尋根難
 
    沒有了工作羈絆的郭順昌,立即投身到根藝創作中。要想進行根藝創作,首先要尋找根材,登封多山,樹林茂盛,這也為尋根提供了便利條件。一年中有七八個月,他都奔波在山野溝壑中,登封的田野間、樹林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每次外出都是“輕裝上陣”,這也是為了便于回程時攜帶樹根,隨身的行囊除了必備的工具以外,只有饅頭和一壺水,餓了就吃點饅頭,渴了就掬一捧泉水,累了就躺在田野中休息。看看蔚藍的天空,漂浮的白云,枝頭歌唱的小鳥,林間嬉戲的松鼠,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與樂趣,他滿身的疲憊也都煙消云散了。
 
    尋根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尋到好根更不是一件容易事。登封林間黃荊根居多,黃荊根大多是連根,紋理密集,柔韌度高,便于創作,這也為他尋找到合適的根材提供了便利。這里的樹木雖多,但貴重木材少,為了尋找到好根材,郭順昌常常跋山涉水到一些荒無人煙的深山中,那里樹林茂盛,是尋根的好地方。可是深山中人跡罕至,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尋根中遇到豺狼是常有的事;山路崎嶇,摔傷跌倒更是家常便飯,郭順昌就是在這樣的危險中艱苦尋根。好的根材大都長在懸崖峭壁上,僅靠人力采根更是平添了幾分危險,他沒有懼怕豺狼,更不會因為懸崖退縮,好多次都險些從懸崖上摔下來。有時可能出去很多天都不能碰到一個好根,滿身的疲累和尋不到好根的憂慮讓他也曾想過放棄,可轉念一想,或許下一刻就會碰到好根了,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挖到好根,一旦看到形美的樹根,他的心情一下子就會變得很暢快,所有的辛苦和勞累也都不算什么了。
 
    郭順昌說,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國槐根,挖了一天都沒有完全挖出來,眼看天色已晚,他只有忍痛割愛第二天再來了,誰知第二天發現未挖出的樹根不見了,想是被附近拾柴的村民給挖走了。有了這一次的經歷,郭順昌再也不敢怠慢了,畢竟碰到一個大根的幾率很小,再次碰到大根,他都會連夜趕工,倦了就夜宿山洞,有時甚至一連幾天都不回家。根就是他的家人,荒山野嶺就是他的家,他對根的執著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年的除夕夜,外面大雪紛飛,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此時成了雪人的郭順昌還在荒山野地里艱難行走,他挖到一個大根,由于太過沉重,雪地路滑,從陡坡上摔下去了好多次,手都磨破了,他還是頑強的爬起來,堅持拖著樹根一瘸一拐的走回了家。
 
    天然去雕飾
 
    連續多天的尋根,他也有了滿滿的收獲。這些樹根并不能直接進行創作,首先需要用開水蒸煮,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通過開水殺死蟲卵,防止蟲蛀;二是分開樹皮中的韌皮部,剝掉樹皮,使樹根呈現清晰的木紋。接下來就是風干樹根了,經過幾天的晾曬,樹根里的水分都被蒸發了,這時的樹根圓潤光滑,紋理清晰,已經很適合創作了。
 
    一開始,根雕創作很流行刷漆,刷一層漆既光滑又耐存,還能防止蟲蛀。郭順昌的每件作品也都跟隨社會潮流進行了刷漆處理。進行了一段時間后,郭順昌意識到刷漆后根的紋理都被遮住了,那些天然形成的木質紋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郭順昌發覺自然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渾然天成,師法自然,原汁原味的純天然風格創作才是自己的完美追求,確定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創作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從此,郭順昌的作品以追求自然美為最高要求,他的作品以天然形成為主,依據天然紋路稍作修飾,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說話間,郭順昌拿來他的創作工具,在簡陋的陽臺工作室為我們現場演示根藝創作。他的創作都是純手工制作,多年積累的經驗使他有著自己的獨門秘訣,他說,根藝創作主要包括切、銼、琢、磨四個步驟。在構思好了圖像之后,首先是切,即用一個自制的小鋸切掉多余的木材,他咬緊牙關,把樹根固定在面前的椅子上,左手拿根,右手握鋸,熟練地鋸掉了多余的木材;接下來是銼,即用銼子銼平切割部位粗糙的邊緣,他固定好手中的樹根,用銼子細心地銼平粗糙的邊緣;然后就是琢,即用刻刀雕琢細節部分,使邊緣更光滑;最后就是磨,即用砂布反復打磨,直到邊緣部位平滑為止,他的手指上貼著醫用膠布,大概是尋根時的擦傷吧,但看起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細長的砂布一次次的來回翻動,他的手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周圍靜悄悄的,只聽到砂布抽動的沙沙聲。此刻午后的陽光照在他堅毅的臉龐上,灑下一層金色的光輝,臉上的皺紋是歲月刻下的痕跡,也是他追求藝術的時光見證。
 
    根藝是生命
 
    郭順昌的生活清貧艱苦,一心撲在根藝創作上的他并沒有額外的收入,日常開銷全靠朋友資助,他把生活維持在最低水平,通常只有饅頭,開水,幾乎沒吃過肉食,卻舍得花錢買更多的工具與書籍。很多人勸他只要把獲獎的作品賣掉一件,就能改善生活,他始終不愿意,他說,根就是他的生命。雖說日子過得清苦,但他從不懈怠。他說,人這一生總要為社會干點什么事,為社會留點東西,選擇了一個行業,碰壁了就回來,那永遠也不會有大成就。
 

深山出奇根 天然去雕飾——記根藝美術師郭順昌

    根藝作品《唐俑》
 

    他從事根藝創作28年,創作數百件作品,屢獲大獎。他創作的《金雞》在中國第八屆根藝展覽上獲得了銀獎,《少林金剛》獲得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特別榮譽獎,《譽滿全球》在中國第九屆根藝展覽上獲得銀獎,作品《唐俑》線條流暢,天然形成,實屬精品。當被問及他的最大收獲時,他憨憨的笑了。他說,首先是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身體是事業的本錢,多少年的朝朝暮暮,多少年的寒來暑往,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以讓他自由的行走在山野間,尋找自己生命的樂趣。其次,是自己收獲了一份好心情。一個人的生活,沒有瑣事的羈絆,沒有沉重的負擔,心靈平和,不為利益所折腰,簡簡單單的活,在自然中尋求心靈的平靜。最后就是這滿滿一屋子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他長途跋涉,歷經艱險尋找創作,是他一輩子的心血,是他寧愿吃饅頭、喝冷水都不愿意賣掉的寶貝,也是屬于社會的一筆大財富。
 
    悠悠根藝情
 
    現在,郭順昌的根藝創作已經入選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時他創辦了嵩山根藝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長,加入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根藝美術學會。
 
    談到以后的夢想與愿望,郭順昌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出版個人作品集和舉辦個人根藝展覽。他不追求物質生活,只愿在有限的生命里創作出更多的作品留給社會,他堅信這些天然的根雕藝術會傳承下去,這些大自然賦予的作品也會流傳百世。也許在老年無法外出采根時,他會重新拾起曾經熱愛的書法、繪畫,在根藝創作之余臨書繪畫,陶冶情操。
 
    郭順昌說他的一生都會在根藝的世界中度過,以枯木為友,以根枝為伴。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郭順昌老師的真實寫照,一個選擇即是一生,一生心靈平和,一生心無旁騖,一生追求一個夢想,一生只走自己的路!(C005)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