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清朝劉墉為師不嚴 皇孫集體逃課

2013/12/18 10:01:49 點擊數: 【字體:


清朝劉墉為師不嚴 皇孫集體逃課

乾隆

清朝劉墉為師不嚴 皇孫集體逃課

清 郎世寧 《萬樹園賜宴圖》(局部),反映了清乾隆時期盛大的皇家活動。
清朝劉墉為師不嚴 皇孫集體逃課

清 郎世寧 《乾隆戎裝像》


  史上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如果把這個套用在歷史上,似乎也適用。翻開一些歷史材料,有時居然會發現真實的歷史比虛構的小說還要戲說得厲害,甚至可以說,真實的歷史會以戲說的面目存在。你以為是戲說,結果發現是真的。

  例如劉羅鍋,此公在影視劇里絕對是正能量的化身,清廉、正直、刻苦、勤勉而幽默,然而,你翻開《乾隆朝上諭檔》等史料瞧瞧,發現此公也是個玩忽職守的大懶蟲。

  乾隆是個好學生

  自動留堂加課 預習第二天的功課

  劉羅鍋,即劉墉,曾任上書房的總師傅,別以為這個師傅是做菜做點心的師傅,而是皇家子弟學校的教務主任,或者說是主管教學的校長也不為過。

  清皇室在雍正的時候設尚書房,后改為上書房,其實就是皇家子弟學校,校址在乾清門左側,因為這里跟皇帝近,也就是說跟家長近,學校發生什么事情,皇帝隨時可以留意到,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利于校方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

  上學比早朝還早

  皇室的那些貝勒爺們,阿哥們讀書不輕松,早上五點上學,下午三點放學,沒有寒暑假,一年只有五天休息,更令人咋舌的是,連除夕都不能停課,很是辛苦,刻苦和清苦。關于這一點,清朝才子趙翼是見證人,在趙老師的《檐曝雜記》里有記載。

  趙翼老師說,他當年入宮值班,五更天進皇宮,當時朝廷百官尚未來上朝,宮廷里只有做雜工的蘇拉走動,他本人也是睡意未盡,“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靠著柱子打盹,就在這個時候,卻隱隱地發現有一盞白紗燈進入隆宗門,一問,原來是皇子們開始上學了。

  這場面讓趙翼老師瞬間石化,他感嘆:咱們這些曾經的民間屌絲,把讀書當成翻身的資本,生存的工具,“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讀書是我們的衣食來源,卻都不能這樣早起玩命讀書,而皇子們根本不用讀書來改變命運,卻還這般自覺用功,慚愧啊。于是,趙翼老師對皇子們的敬仰猶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用了一句重口味的贊美:“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這種學習精神簡直橫掃千古,古來未有。

  剔除趙老師拍馬屁的成分,至少可以證明一點:清宮的阿哥們確實是起早上學的。

  讀書早,放學呢?且看看乾隆皇帝自己說的話。他回憶自己的讀書生涯說:“余幼時日所授書,每易成誦,課常早畢”,愛新覺羅弘歷小時候上學時,因為腦袋瓜子聰明,記憶力好,每天早早地就背完老師講的功課,很早就放學回家了。

  老師對乾隆提前下課有點意見,對他說:“你干嘛不留下來預習明天的功課呢?”乾隆當時不以為然,第二天,老師又誘導他說:“既然其他兩個阿哥還沒讀完功課,你何不一邊陪他們留堂,一邊自己多讀點書。”乾隆也覺得有道理,于是每日在讀完當天的功課后,自動留堂,利用這段時間多讀一點書。

  乾隆感慨,幸虧先生引導他課后加課,自己讀書才多于他人。

  乾隆是個苦家長

  老師偷懶 皇孫連續一周未上學

  從以上材料來看,清朝皇子們個個都是勤奮的讀書郎,上書房一天到晚書聲瑯瑯,皇阿瑪看著該有多么歡心。然而,情況真的如此嗎?皇孫們畢竟是小孩,天性好玩,逃學曠課的事情也沒少發生過。我們來看看上書房的部分曠課記錄——

  龍孫們成逃學威龍

  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某日,四阿哥永珹逃課一天。

  曠課理由:拜神。

  結果:遭乾隆嚴厲批評。乾隆是個明白人,他一眼看穿永珹的把戲,批評說,拜神也就是一個早晨的事,犯得著賠上一天的功課嗎?

  事件:乾隆三十五年,農歷五月七日,八阿哥永璇擅自離校——這個學校是皇家子弟圓明園分校——逃回皇宮休閑一天。

  曠課理由:無。

  結果:被乾隆痛罵一頓,接著,因為覺得事態嚴重,為遏制其惡劣影響,乾隆于是親自寫上校規,貼在上書房的墻壁上。

  以上兩起還是毛毛雨,小意思,更嚴重的一起還在后頭呢。在乾隆五十四年,即公元1789年,上書房學校終于捅大簍子了,皇孫們給爺爺乾隆送了一份厚禮:集體曠課,集體大逃學,龍孫們成了逃學威龍。

  看《乾隆朝上諭檔》在乾隆五十四年的記錄。公元1789年農歷三月,七十八歲高齡的乾隆爺爺興致勃勃地翻閱上書房上學記錄,結果遭了當頭一悶棍,怎么著?在學校記錄上,從該年的二月底到三月六日,整整七天,相當于如今的一個星期,皇孫們居然是上課零記錄!

  乾隆整頓子弟學校

  老師和學生各打“五十大板”

  別看當時表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其實皇孫們中間已經彌漫著一種濃厚的厭學情緒,據《清稗類鈔·教育類》記錄:“皇孫輩皆不喜讀書,太半曠課。”曠課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乾隆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學生們干嘛去了?回答:因為天雨,因此沒能上學。這也是理由嗎?老師們干嘛去了?于是,乾隆親自主持校風整肅工作,把皇十七子和軍機大臣以及劉羅鍋等人都叫過來當面質問。

  乾隆問皇十七子,為什么這么多天不來上學?皇十七子很委屈地回答:其實同學們每天都來,可是一到教室不見老師,于是各自散了。

  原文:“阿哥等每日俱到書房,師傅們往往有不到者”。

  老師們露餡了,憤怒的家長——乾隆就問劉墉他們:為什么不來學校值班?劉羅鍋這個時候可不像影視劇里那么幽默風趣,而是遮遮掩掩地回答:回皇上,工作忙。乾隆火了,馬上揭穿劉校長等人的西洋鏡:忙,忙,就知道說忙,你們大多數人是朝廷的內閣學士和翰林,清閑得很,能忙到哪里去?教孩子們念兩句書,能耽誤你們多少時間?

  原文:“多系內閣學士翰林,事務清簡,并無不能兼顧者,何得曠職誤功?”

  有教師被打板子

  批評完老師,乾隆爺爺又回過頭來批評皇孫們:老師不到學校值班固然不對,你們做學生的也有責任,你們可以主動去請老師來上課,老師如果不來,你們再可以向我報告,分明是你們貪玩,趁著老師不來就散了。

  原文:“師傅等如此怠玩,不能訓其子侄,皇子等即當正詞勸諭,如勸之不聽。亦應奏聞,乃竟聽伊等任意曠職,皇子等亦不能無咎。”

  事態嚴重,乾隆爺爺這回下真功夫了,他首先向第一責任人劉羅鍋校長開火,下詔書指責他在地方擔任官吏時候表現實在不怎么樣,如今在宮廷擔任教學工作,又玩忽職守,導致嚴重的曠課事件發生,降職為侍郎。當然,也只是教訓教訓,劉校長還是有才的,下半年又被提拔重用。

  劉校長等一干漢族官員受了行政處分,滿族老師就沒那么輕松了,內閣學士達椿,學富五車,是《四庫全書》的總閱,為人剛直,敢當面頂撞和珅,不過這些都救不了他老人家的屁股,不僅被革職,還挨了四十板子,然后留上書房任職,以觀后效。

  說這個故事,只是想說明一點:教書挺不容易,一個小小的班級,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江湖,前排的同學與后排的同學有天壤之別,學生在你面前和在你后面也有天壤之別,并不是說老師和家長單方面善良的期待能無障礙地成為現實。做老師,真的不容易,乾隆當家長,也不容易。文/劉黎平(原標題:清朝劉墉為師不嚴 皇孫集體逃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網(2013-12-1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