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專家談扁鵲:或只是統稱醫術高超之人的名號

2013/12/20 14:41:05 點擊數: 【字體:

  這兩天考古界很熱鬧。繼秦始皇陵“軍備庫”的消息之后,昨天最新的消息是——成都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漢墓考古工作基本結束,一共清理出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出土的一批珍貴文物中,包括了九部醫書,而其中部分醫書被稱為“扁鵲學派失傳醫書”。

  在一堆我們可能不了解或者讀起來也頗為拗口的文物中,扁鵲,這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詞,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而中醫這門古老又神秘的學問,也再一次激起大家的興趣,關于扁鵲、關于中醫,我們有太多的關注點,為此,我們采訪了浙江中醫藥大學醫學史的葉新苗教授。

  葉教授告訴了我們許多這則新聞之外有趣的事。

  比如,他覺得這些醫書歸為“扁鵲學派失傳醫書”可能尚早,因為中國正統的七大醫學學派并不包括扁鵲學派,歷史上也并無扁鵲到訪過四川的記載,“為何會有‘扁鵲學派醫書’出現在成都,這真的是一個謎團”。葉教授還開玩笑稱,成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所以有不可考證的神奇之事發生也合情合理。

  在葉教授看來,所謂的“扁鵲學派”,更多可能是指向《扁鵲內經》,而《扁鵲內經》,連同《扁鵲外經》和《白氏內、外經》,最早一起記載于《漢書·文志》。如今,《扁鵲內、外經》和《白氏內、外經》、《白氏旁經》都已經失傳。據有些學者考證,關于《扁鵲內、外經》則與《黃帝內經》尤其是《靈樞》部分有相似相通之處,但是具體關于兩者之間的聯系也已經無從考證。

  以下,是葉教授向我們訴說的,這則新聞帶出來的中醫史話——

  關于扁鵲: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扁鵲,可能是漢時的一位醫生,由于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其實,“神醫扁鵲”可能真的只是一個統稱醫術高超之人的名號而已。

  “扁鵲”的名字最早見于《史記·列傳》的《扁鵲·倉公列傳》,里面有“天下言脈者起于扁鵲”一說。而扁鵲也是有史可記的第一位醫家。

  既然如此,為何說“扁鵲”只是一個名號呢?

  《史記》對扁鵲的記載一共有三個故事,包括《診趙簡子》、《入虢之診》和《望桓侯之診》。《診趙簡子》發生在公元前531-526年間,講述扁鵲判斷已昏迷5日的趙簡子,“不出3日必間”,即3天內蘇醒的故事。而《入虢之診》則發生在公元前654年,講述扁鵲讓虢太子起死回生的妙舉。最后一個故事,則是廣為人知的扁鵲給齊桓公看病的故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384年。

  最早的《入虢之診》和《診趙簡子》的故事之間相差120年,和《望桓侯之診》更是相去200多年之久,由此可見,扁鵲,絕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關于中醫學派:

  和少林武當一樣有淵源

  既然“扁鵲學派”不能被稱之一個系統的學派,那么真正的中醫學派又有哪些呢?

  中國系統的中醫學派一共分為七類,包括醫經學派、溫病學派、傷寒學派、溫補學派、丹溪學派、易水學派和河間學派等。

  關于醫經學派,漢代時曾有醫經七家,其代表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白氏旁經》,但僅有《黃帝內經》一書承傳下來。因此現在的醫經學派常指我們現在熟知的《黃帝內經》為研究對象的學派。

  而溫病學派則主要治療關于發熱引起的疾病,往往多數都帶有傳染性。與之相對的傷寒學派則起于漢代,主要是關于一些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也有少數帶有傳染性。

  溫補學派則主攻滋補腎陽,顯然,與之相對的則就是補陰的丹溪學派。而始于元代的丹溪學派,則和浙江頗有淵源,起源發展于浙江的義烏。

  關于古方:

  還是現代的方子靠譜

  說起中醫,就不得不說說古方了。雖然成為“古”方,但也有年代界定,古方不是越古越好,而越是現代的方子,因為試驗的人多了,所以越靠譜。

  最初,原始人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歷經驗來判斷某種藥的性能。然而單味藥的問題是會出現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后來人們開始將兩味甚至多味藥混合起來服用,形成復方,而復方的原則是“君臣佐使”。其中“君”指治療主要病癥的主要藥材,“臣”則是主要病癥的輔佐藥材,“佐”一方面是對次要病癥起作用,一方面也起著調和副作用的效果,最后的“使”則起一個引子的效果。

  到了東漢,名醫張仲景出了《傷寒雜病論》,其中《傷寒論》中記載了113付經方,這使古方又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直至今日,113付經方已經發展為十萬多個方子,造福于世人。

  12月16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一個考古發現:在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老官山”漢墓,經過一年多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一批重要文物。

  其中,編號M3的墓葬中出土的920支竹簡,初步分析內容為九部醫書,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考古人員介紹,醫簡分兩處存放,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可分為九部醫書,其中除《五色脈診》外,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侯》《脈數》等;此外還有184支(含殘簡)組成的內容為《醫馬書》。

  另外還出土一尊人體經穴漆人像,系國內迄今發現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據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此次出土的重量級文物或將在即將揭幕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展出。(本報記者 姜赟 本報實習生 唐姝粟)(原標題:專家談扁鵲:或只是統稱醫術高超之人的名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錢江晚報(2013-12-20)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