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惟楚有材”:非指"只有楚國有人才"

2013/12/23 10:37:20 點擊數: 【字體:

  集句為聯,最著名者,莫過長沙岳麓書院聯。

  岳麓書院大門聯即為: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該聯作者在許多聯書中均署名袁名曜,其實還有一位張中階,所以此聯應是兩人合撰之作。因袁名曜名頭大得多,嘉慶進士,岳麓書院山長,故張名為袁名所掩。

  該副集句聯,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后此句演變為成語“楚材晉用”,沿用至今。

  下聯語出《論語· 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

  不少讀者乃至一些新聞媒體對岳麓書院的這副門聯有些誤讀,關鍵在于對“惟”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釋,一般為“唯一”,“只有”,但在此處,卻非此義。據《辭!逢P于“惟”字的第四種釋義為:語首助詞,無義!墩撜Z》:“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所以,上聯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有材”。否則,我們湖南人也太目空一切了吧。

  書院二門還有一聯,亦為集句:納于大麓;藏之名山。

  作者程頌萬,與袁名曜同為寧鄉人,只不過晚出生了幾十年。題此聯時,程頌萬任湖南高等學堂監督。

  上聯語出《書·堯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下聯語出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此聯集句而以鳳尾格嵌名(即嵌麓山二字),殊為難得。胡靜怡(原標題:“惟楚有材”:非指"只有楚國有人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沙晚報(2013-12-2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