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清代山東仕宦家族及其文化

2013/12/30 10:30:38 點擊數: 【字體:

 

  清代有不少連續三代以上科舉入仕、在國內政治生活中及地方社會上均有影響的大家族,被稱為仕宦家族或科宦家族。仕宦家族有別于歷史上的門閥士族和王公貴族,他們多產生于社會中下層,靠科舉起家,重視家族文化的繼承和對后代的教育,恪守儒家宗法觀念和為人處世、治國忠孝之道。這種家學、家風日積月累,形成了十分厚重的家族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心公益,重視文化

  清代仕宦家族在山東有百余家,如諸城劉氏先后出了11位進士;日照丁氏出了20余位舉人;無棣吳氏5人中進士,5人擔任封疆大吏;濱州杜氏連續八代中進士;福山王氏共出了27位進士、37位舉人。一些家族出現了父子同朝進士、祖孫進士,甚至父子3人均為翰林、同朝為官的佳話。和當時其他地區的仕宦家族一樣,山東仕宦家族與清朝上層政治、基層社會和思想文化關系密切。

  這些家族數代入仕為高官,祖孫幾代或父子、兄弟同朝為一二品大員,官至大學士、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等,對中央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如王士禎、劉統勛、劉墉、馮博、杜受田、孫玉庭等,都是備受皇帝信任和倚重的股肱大員,對于當時朝廷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官員升降與任免都有影響。這些家族通過聯姻、師生、同門等形式結合在一起,在政治上形成一支重要力量。

  這些家族在地方上也有強大影響力,對于當地社會穩定和經濟文化發展作用重大。他們的代表人物長年在朝廷為官,但能心系故里,關心家鄉公益事業,并且依靠財力提高家族的威望。大災之年,多能廣散家財,賑濟災民;戰亂之時,又能團聚鄉鄰,武裝自保;平時組織興修水利,推廣先進農耕技術,興辦學校及慈善機構,在廣維人緣、贏得民心的同時,也為其家族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作為科舉入仕的官員,他們熟知儒學經典,重視對文化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傳播。清代山東出現了眾多在詩文上有成就的大家族,如臨朐馮氏、臨邑邢氏、無棣吳氏等。族中官員無論是為官任上,還是隱居鄉梓,都十分重視文化。為官地方,他們通過游歷考察,將各地風土人情用筆記、詩歌等方式記錄下來;歸隱鄉野,他們協助地方官編寫方志,修繕家譜族譜,并通過碑記、札記等形式弘揚文化。

  讀書起家,教育興族

  清代仕宦家族重視子女教育和家學、家風傳承,立有各種家規家訓來鞭策晚輩,通過教育保證家族長期興旺發達,人才輩出。山東仕宦家族傳承下來的家族文化,包含了許多富有哲理的內容,主要有:為人寬厚,重原則,講義氣;為官清廉,忠君愛國,體恤百姓;經商重誠信,先義后利。

  如諸城劉氏家族的劉統勛盡管位高權重,但始終保持清廉本色,從不接受下級賄賂,對于貪贓枉法的高官敢于嚴查,并果斷將其繩之以法。其子劉墉也以正直清廉著稱,盡管仕途多有起伏,但不畏權勢、敢于直言的本性從沒改變,成為后來家喻戶曉的清官。這些家族的一些代表人物在重大問題上堅持原則,敢于講真話,不計較個人得失。又如,無棣吳氏大族的吳自肅在地方官任上,冒著被罷官甚至殺頭的危險,兩次救下被誣為盜的大批無辜群眾,在戶部尚書任上也不懼威嚇,嚴懲貪官,康熙帝贊揚他“山東人真好漢”。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禮讓為先。如日照丁氏家族丁允元中進士后,前途看好,但因母親年老多病,不惜辭官回鄉照顧,母親去世后才重入仕途。其弟生活窘困,他把家中的10畝地全部讓給弟弟一家,并努力救助族中貧困子弟。丁氏族規還要求族中富裕者需每年出錢米若干,專門接濟族中貧寒或遇婚喪之事無力承擔者。諸城劉氏家族的劉緒燴,其兄早亡,兄之二子年幼,他不僅承擔起撫育侄子的責任,還將族里遠親的孤寡老人接來贍養,深得鄉人好評。敬老愛幼、家庭和睦,不但帶動家族和睦,同時也有利于地方上形成和諧安定的氛圍。

  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熱心公益。清代山東仕宦家族資產豐厚,其成員官至高位,衣食無憂之余,提倡多做善事,為家族贏得好名聲和更大發展空間。如無棣吳氏代表人物吳自肅及吳垣、吳壇兄弟在外為官多年,不斷捐出俸祿資助當地建設學校、救助災民,“雖積逋(拖欠)累累,而輕財好施,廉俸所入,拯濟窮困,無少勒惜”。黃縣丁氏家族經商致富后,念念不忘周濟鄉里,做了大量積德行善之事,被鄉民譽為“善人之家”,咸豐年間當地政府特贈其“善行成風”匾。每到災年,莒南莊氏家族主動提供錢糧給當地官府救濟災民,對貧困鄉民無償提供糧食、醫藥援助,對于無法償還的債務往往一筆勾銷。民國初年,莊氏家族還榮獲當時大總統徐世昌所授“樂善好施”之匾。

  順應潮流,“揚棄”留存

  清代中國經歷了劇烈的社會變化,一部分大家族走向沒落,但也有不少仕宦家族能夠順應歷史變革潮流。清末民初,無棣吳氏、日照丁氏、莒南莊氏、臨朐馮氏等家族成員紛紛進入新式學堂或出洋留學,通過對近代教育、科技、法律、商業、醫藥、軍事知識的學習,開闊了視野,有些人接受民主思想,積極投身于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在經濟上,他們也逐漸擺脫依靠土地剝削農民的生活,開始把族中積累的資金投資于工商業中,興辦實業、開礦建廠、擴大商號、開辦金融業、發展民族工商業,積極宣傳實業救國。這種轉型,讓一些延續百年以上的大家族在進入民國后仍保持著旺盛活力。其族中一些先進人物,更是積極投身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貢獻。

  仕宦家族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其文化中有許多糟粕,其中的維護封建倫理觀、等級觀,強調族權,主張男尊女卑,信奉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應摒棄。同時,清代山東仕宦家族文化中的許多積極元素,早已超越時代的界限,依然是今日通行之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如對國家忠誠;為官清正廉潔、正直敢言、不畏權勢、體恤百姓、服務社會;為人正直善良、重義輕利、勤勞節儉、樂善好施等觀念,都是有進步意義的。其家族文化中倡導的父慈子孝、鄰里和睦、濟貧救孤、關心鄉梓等,對于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朱亞非,1955年生,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兼山東地方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明清史論稿》、《山東通史》(明清卷)、《齊魯文化通史》(明清卷)等,發表論文60余篇。(原標題:清代山東仕宦家族及其文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2-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