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宋朝女子元宵節穿白衣 清朝女子戴宮燈形耳墜

2014/2/17 14:54:35 點擊數: 【字體:

  元宵的宵,是夜的意思。所以,這是頭一個要在晚上發生的節日。

  今天適合不眠不休,通宵狂歡。唐伯虎要求我們:不展方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今天,請開口大笑。

  不過有點小郁悶的是,元宵不放假。明代,明太宗和明宣宗爺孫兩代,都親自下了詔書:放假十天,民間放燈,“從他飲酒作樂快活”,就算夜巡的人也不準打擾大家的雅興。

  南宋時,杭州官巷口這一帶,曾經是燈會最盛的地方。臨安府辦的燈節,一直延續到眾安橋,到了晚上12點,知府還要做個“夜半演講”,為這場狂歡助助興。

  所以,燈,是今夜的頭等大事。但這回想說的燈,不僅是看的。

  【今天可以養的燈】

  杭州城里,“花街燈如晝”,如果你在北京故宮,走到乾清宮月臺上下,還可以看到四個燈座,兩種燈各一對,月臺上是萬壽燈座,這是清代宮廷每年元宵期間必點的,到二月初三才出燈。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軋忙頭的。如果你宅在家里,又有點雅興,不如看點不一樣的“燈”。

  百合聽得多了,宮燈百合,有點冷門,但它注定是為今晚而生的。

  橙黃色花朵,倒掛在莖葉上,看起來,像是一串串中國宮燈。其實,它不姓“中”,生長在南半球,花期剛好在圣誕節,所以它本名“圣誕風鈴”,但是,誰叫它這么像燈籠呢,來了中國,名字也得中國風:宮燈百合。

  因為冷門,加上耐寒性略差,杭州的花市上很少能遇到。但是,淘寶上買得到哦。在溫度高的室內,跟水仙、郁金香一樣,只要買個球根,就可以養,長年開花。

  【今天可以戴的燈】

  上回,我們講到春節的流行玩物是葫蘆,等到了元宵,大家衣服、首飾上的葫蘆都得撤了,統一換成燈籠造型。

  《金瓶梅》二十三回寫道,元宵夜,宋蕙蓮隨孟玉樓到街上走百病之前,特意回房打扮,戴上了“金燈籠墜子”。走百病是何種運動,暫且賣個關子,先說說這墜子。

  作者可不是瞎編的,有實物為證。作家孟暉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張圖:一對清代宮燈形金耳墜。耳墜制成六出脊的宮燈,帶蓮花座,花形的挑檐上,掛了一圈圓形小燈球。她認為,當年元宵節,這對耳環應該晃蕩在女主的耳邊。所以,你那吊墜上的鑰匙、愛心,不稀奇,今天誰戴了宮燈款,才是女神。

  這是戴,還有穿。想來,燈籠紋樣不會錯,穿得喜慶一些,出門看燈也有回頭率。

  錯了。今天應該穿白色。

  元宵穿白,這是宋代開始女人間的流行色。為何?

  為了月光。元宵夜月色皎潔,白衣,也是“夜光衣”,此時的你,站在月下,反而更為清麗脫俗。

  然后就是走百病,其實就是走橋——走過橋來百病無。杭州的橋很多,今晚看完燈,走個橋,約個會,消個化。

  【今天可以吃的燈】

  走百病前,估計你已經吃過湯團了。

  “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湯團……”這句話明顯是說給南方人聽的。因為這顆糯米團子,像燈籠,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團、湯圓。袁世凱洪憲登基,“元宵”和“袁消”聽起來很像,所以勒令大家改叫湯團……當天有人忘了,貼了一張“新添什錦元宵”的紅紙條在門口,就被喊去喝茶了。

  別以為只是名字不同,做法也不一樣。

  湯團是先搟好了皮,放上餡,然后包起來搓圓。而北方的元宵是搖出來的——把餡放在盛有糯米粉的大篩子里搖,等餡沾滿糯米粉,倒在笊籬里沾水再搖。

  北方賣元宵,只有甜的,而南方花樣就多了,雞肉、菜肉、雞油……什么都可以有。有位北方人到南方吃了一碗鮮肉元宵,還以為是粽子。

  今天你家的湯圓,還想再來點什么新花樣?給你一個參考:把煮熟的元宵連清湯舀入金鑲小瓷碗后,在湯面上浮幾片玫瑰。

  當然,這又是從《金瓶梅》里學來的……但實用,而且有古意,說起來還是明人待客的重要禮節哦。

  “元宵”過后,且等下一個“中國節日”

  二月初二龍抬頭,這頭怎么抬,請聽下回分解。(原標題:宋朝女子元宵節穿白衣 清朝女子戴宮燈形耳墜)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錢江晚報(2014-02-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