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霾”字。
20日,濟南氣象科普館展示了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有趣的是,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霾”字。
“其實在古代就有了霾,這就是殷商時期甲骨文中的‘霾’字。”濟南市氣象局局長任健指給記者看,甲骨文的“霾”,上面是個“雨”字,下面畫了一只睜著大眼睛的長尾巴動物。據說,當年郭沫若等古文字學家,幾乎一致認為這就是霧霾的“霾”字。從卜辭內容看,它描述的也是一種天象。
不過,任健強調,殷商時期的霾主要由揚塵引起,成分與現在差別很大,F在的成分則比較復雜,主要是汽車尾氣等。
科普館工作人員介紹,氣象學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沒有現代設備,古人對節氣和歷法的計算仍可以精確到秒。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對各種天氣現象的記錄已經相當完備。(原標題:甲骨文中就有"霾"字 當時描述的是一種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