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理古城的崇圣寺三塔資料圖片
在段姓發展的歷史中,大理段氏一派在政治上頗有成就,是地處云南的大理皇室。
但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段正淳是一個用情不專的人,段譽不是他的兒子,而是段延慶的兒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真相
段譽他爸不是段延慶
在大理國歷史中,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聯合37個部落發動起義,奪取王權。但這個聯合政權,在段氏家族內斗和外姓家族的興盛中出現危機,王權旁落高氏。
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段延慶就是大理段氏內斗中失勢的“皇太子”。而段譽的身世,在一起爭斗中水落石出。
《天龍八部》中,當段延慶提起鋼杖,向段譽胸口戳下去時,忽聽一個女子說道:“天龍寺外,菩提樹下,化子邋遢,觀音長發!”
這女子,正是段正淳的王妃刀白鳳。當段延慶與刀白鳳四目相對,他似乎回到了20多年前的一個月圓之夜。那一夜,刀白鳳一言不發,慢慢解去身上的羅衫,走到段延慶面前,投入他的懷抱,伸出像白山茶花花瓣般的手臂,摟住他的脖子……
王妃給段正淳戴了綠帽子?據史料記載,段正淳確有一子,其名正是段譽,段正淳避位為僧后,把王位傳給了他,并未提及有人給段正淳戴綠帽子。
中興之主
段王爺確實怕老婆
段思平以武開國,《天龍八部》中,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六脈神劍”,正是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所創。
而所謂“六脈神劍”,是指含于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快的速度在空中運動的一門技術。
段氏內訌、避位為僧,這些大理歷史中的細節,在金庸武俠小說中也有所體現。
與小說不同,據史料記載,段正明并未將王位傳給段譽,而是傳給了權臣高升泰。高升泰在位兩年,在病死前對兒子說:“段氏不振,國人推我,我不得已從之。今其子已長,可還其故物,爾后人勿效尤也。”
于是,高升泰還政段氏,讓給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正淳繼位后,將國號改為“后理國”,并非像小說所言只是一個鎮南王。其在位時,以“中興之舉”被稱為“中興之主”。
段正淳怕老婆,或許并非金庸筆下戲言。他的王妃是高升泰的妹妹、大理國才女,夫妻倆喜歡辯論,段正淳辯不過妻子,作詩解嘲:“妻叫東走莫朝西,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
一代明君
“多情段譽”還是個外交家
小說中的段譽,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又名段正嚴,字和譽,在位39年,任內聲望頗高,勤于政事,是頗有作為的一代明君。
據說段譽幼喜刀戈,七歲入學,拜六鉉大師為師——此人為高僧,文武雙修,與中原周侗(林沖、岳飛的老師)齊名。六鉉大師教段譽六門妙法,皆異術奇門,這大概就是金庸筆下“六脈神劍”的出處。
在《天龍八部》中,段正明將帝位傳給侄兒段譽,誡以愛民、納諫二事,叮囑于國事不可妄作更張,不可擅動刀兵。而真實的歷史是,公元1108年,段正淳為僧,將皇位傳給其子段譽。四川大學教授段玉明在《大理國史》一書中稱,段譽應算是大理國后期的一個最賢明的君主了。
史料記載,段譽在位時,“勤于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故遠方慕之,悉來貢獻”。在外交方面,段譽在位頗有成就,當時大理與宋朝的關系很好。史料記載,段譽派使者入汴京朝貢,宋徽宗龍顏大悅,下詔封段譽諸般稱號。
段譽在位時,政局動蕩,高氏內訌,災異頻繁出現,崇佛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風尚。段譽在位39年,和他的父親段正淳一樣,禪位為僧,在無為寺出家,法號廣弘。他終年94歲,是大理國最長壽的國君。
段氏名人
河汾二段,氣盛才雄
在段姓歷史上,除了大理皇家段姓之外,段姓為官者并不少,但成名的文學家中,“二段”名聲最大。
段克己,金代文學家,字復之,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他弟弟段成己并負才名,趙秉文稱他倆為“二妙”。
史料記載,段克己無心當官,喝酒自娛,而弟弟段成己被授予宜陽主簿。金國亡了之后,段克己和段成己兩兄弟就避居在龍門山。段克己和段成己均為河汾詩派作者,兼擅填詞,存世作品中一些詩詞,寫故國之思,頗有感情。
如段克己的《蝶戀花》:鵜鷞一聲春已曉,蝴蝶雙飛,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猶未了,流鶯又復催春老。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老檜獨含冰雪操,春來悄沒人知道。
段成己有詩云:四海疲攻戰,余生寄寂寥。花殘從雨打,蓬轉任風飄。有興歌長野,無言立短橋。敝廬獨在眼,殊覺路途遙。
府院之爭
“六不沾總理”
為政清廉
能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一筆的段姓人物,是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他曾協助袁世凱創辦北洋新軍、鎮壓義和團、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連任內閣總理,控制北洋軍閥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參戰問題與總統黎元洪發生“府院之爭”,他力主參戰,并以參戰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購買日本軍火,編練“參戰軍”。
1926年,段祺瑞政府指使軍警屠殺愛國請愿學生,造成“三·一八”慘案,被馮玉祥趕下臺。1936年,他因病不治在上海離世。
在段氏后人段浭新看來,段祺瑞為政清廉,有“六不沾總理”之稱。在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三造共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