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不合流俗的李漁

2014/4/4 12:16:49 點擊數: 【字體:

 

  李漁何許人?清代初期家喻戶曉的大戲劇家,今人譽之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也。他活著的時候常常被稱為“怪物”“異人”,以其行為不合時俗而作品標怪立異也。

  李漁,號笠翁,生在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雖主要以喜劇噪世,卻同時也是戲曲理論家、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園林藝術家、日常生活美學家、編輯家、出版家、養生家和史論家……可謂名副其實的藝術多面手和學術雜家,但他雜而能專,專而能精。

  他出生在一個藥商家庭,生活于明清變革之際,飽受戰亂之苦而在時世煎熬之下掙扎著闖蕩出一個有聲有色的人生。自40歲左右,由于各種機緣,李笠翁在杭州開始了他“賣賦糊口”的職業寫作生涯,創作傳奇(即當時的戲曲,主要是喜劇)、小說和詩文等,成為中國古代最早的職業作家之一。50歲左右移家南京,繼續寫作,并且開辦“芥子園”書社——集編輯、出版、銷售于一身,還組織家庭戲班演出。其間,他數度以著名戲劇家、作家身份遍游祖國東西南北,廣泛結交達官貴人、社會名流,為生計而奔忙不息。約67歲,以“首丘之念”而歸杭州西湖邊上的層園,仍筆耕不止。康熙十九年正月十三,于負債累累、窮愁潦倒之中去世,由其好友錢塘縣令梁冶湄捐資辦理后事,享年69歲。但直至停止呼吸前一兩個月,還在操筆為《芥子園畫譜》和毛綸批本《三國志演義》等書撰寫序言。

  李漁一輩子以寫作維生,而寫作也即他的生命。

  也許是由于天性,也許是商人家庭的某種影響,也許是被不安定的時代、不安定的生活所熔鑄,也許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賦予了李笠翁一顆不安定的躍蕩的靈魂和過分活泛卻又堅忍不拔、熟悉傳統而又“自我作古”(頗類似于近代西方盧梭、托克維爾等人所謂“自我統治”,即個體不服從他人的意志)的性格。他一生不斷流轉四方、遷徙居所,像一個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牧民,挑選“水草豐盛”之地就食。他從不滿足現狀,總是不守常規、違反時俗,不斷追求新異,想人所不敢想,道人所未曾道,醒人、駭人、雷人;他的傳奇和小說總是語破天驚,能“救得人活,又笑得人死”。

  李漁所創作的喜劇讓人們一直笑到現在,他的許多劇目今天還在以昆曲形式或改編為其他劇種反復上演。而且李笠翁早就走出國門,17世紀他的作品就流布于日本,“德川時代之人,茍言及中國戲曲,無不立舉湖上笠翁者”;之后的二三百年,笠翁作品又被譯成各種文字越過重洋,遠達法、英、德、意等國。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作家。

  李笠翁“賣賦糊口”的職業創作之路,在17世紀的中華帝國茫茫黑夜之中,透露出一絲未來季節的曙光。他是嚴寒里奇跡般飛出來的一只未來季節的燕子。他是專制體制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的精神異己者。他是市場經濟自然萌生期在精神領域長出的一根幼苗,不管它多么稚嫩脆弱而且渾身沾滿帝國專制體制下的精神痕跡,卻代表了一種未來事物的萌芽。他的道路是超前的——幾乎超前了三四百年,直到20世紀,中國的職業作家才在種種壓制之下開始成批出現。

  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李笠翁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但是經過歷史的沉淀,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他的確是一位大家;而且,在他生活的時代,他也實在不合流俗——他是一個敢于挑戰世俗觀念,不唯書、不信邪的名副其實的“怪物”。

  讀者諸君,如果你有興趣,是否樂于同本書作者一起,走進這位大家和“怪物”的生活世界,窺探他的艱辛和浪漫、眼淚和歡笑,看看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呢?

  作者:杜書瀛(本文為《戲看人生——李漁傳》一書的序,該書已由作家出版社于2014年1月出版)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4-0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