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東漢高誘對之注解時明確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鐘氏期名,子皆通稱。悉楚人也。”《荀子·勸學篇》說:“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伯牙是當時的古琴名師,技藝高妙,馬為聽琴忘了吃草料!肚俨佟贰稑犯}解》則記有伯牙向連成先生學琴的故事。以上文獻所述,皆直指伯牙,F代的《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上古時期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誓不食周粟的伯夷,盡人皆知的秦穆公時的相馬專家伯樂,皆伯姓。
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然而,這又不能全怪馮夢龍,事情另有原委。
史志載,鐘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為榮,口耳相傳一句俚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明代,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漢陽探源訪佚,由于漢陽話“子期遇伯牙”中的“遇”與“俞”讀音相同,都是去聲,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誤聽為“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伯牙也就成了馮夢龍筆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由于《警世通言》影響巨大,俞伯牙這名字越傳越遠,遂以訛傳訛了。(原標題:伯牙不姓俞 俞姓為馮夢龍所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