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回,劉墉作陪。這天,君臣二人進了濟南府,天黑了,到督臺衙門投宿。才得進門,一個俊秀女子打影一閃,乾隆眼尖,生了“覓得野花肖時光”的念頭。正欲打聽,可巧山東督臺府仲督臺恭迎圣駕出得門來,乾隆張口就問:“仲愛卿,方才打影見的那個妞兒可是貴府千金?”仲督臺一愣,回說:“不,她是安徽倪督臺的掌上明珠。”
“咋到了山東?”
“已許犬子為妻,定在明日完婚。”
“嘖,嘖。”乾隆連連咂嘴,深感失望。突然他眼前一亮,冒出一句:“明日完婚尚可挽回咧,朕拿十個宮女換你兒媳,愛卿意下如何?”
“這個……”仲督臺臉色一變,大為犯難。不同意吧,那是抗旨不遵;應允了吧,話還真難出口。沒法子,只得回了個“慶婚喜宴排滿三日,如今名聲在外,悔婚定遭非議”。
“那不要緊,古來締結姻緣,以張貼喜聯為憑,貴府大門既沒掛聯,又沒行過三拜之禮,悔婚又有何妨。”
“只是……”
“朕傳命連夜送來十個宮女,供虎子任意挑選,這在你是莫大的恩寵,怎么,不稱心嗎?”
“不敢,不敢!”仲督臺見皇上神情肅然,滿臉不帶歡喜,“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邊叩頭一邊訥訥地說:“圣聰暫息雷霆,罪臣斗膽請劉大人一道入室,探問倪女口氣,以免日后留下口舌。”
“好吧,劉愛卿不妨陪他走一遭,看她是愿呢,還是不愿。”
二人領旨進了二門,仲督臺拽住劉墉訴起苦來了:“你看看,我這官做的,連兒媳都要送進后宮納為嬪妃了。你我交情不薄,不能看著不管啊。”劉墉對乾隆逼親奪妻的做法十分厭惡,又見老友苦苦哀求,于是,擠巴擠巴眼皮,心生一計,對仲督臺說:“只需如此……”
隔不多久,劉、仲二人一前一后面見乾隆奏稟:“奉旨面見倪女,代轉了皇上愛意,倪女感恩不盡,領我等進廳堂看了一畫一掛聯,擺擺頭搖搖手,二話沒說回避開了。微臣才疏學淺,猜不透倪女心意,恭請皇上圣裁。”
乾隆一聽急了眼,龍行虎步趕奔廳房,見迎面墻上掛著一張木版畫《鴛鴦交合圖》,左右貼著一聯:
妙人兒倪家少女;
儕人中仲屬齊人。
橫批是“魯皖通好”。
乾隆本是個風流天子,兒女韻事經多識廣。他先看了交合圖,情知倪女中意的是年輕郎君,不愿嫁給一把年紀的老君王。再看了看拆字喜聯,上聯分明說的是個“倪”字,下聯暗藏一個“仲”字,明示倪仲結親連理已是生米煮成熟飯。橫批一句“魯皖通好”,道得辛辣,砸得結實,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強納倪女為妃,勢必惹得山東、安徽兩省軍民不滿,鬧不好還會釀成大亂子。無奈,只好收起“花花腸子”,耷拉著腦袋獨自回房安歇去了。乾隆走后,仲家立馬辦了喜事。半年過后,仲家老少見長掛《鴛鴦交合圖》有失雅觀,趁年末裝飾房舍,改換了一副《仙翁長壽圖》,喜聯也改成了“福如東海長流水,壽似南山不老松”的壽聯。傳說這就是掛中堂畫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