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古代貨幣雜談

2014/5/15 16:43:56 點擊數: 【字體:

 
    一、如何識別元代“天啟”與明代

    “天啟”錢
 
古代貨幣雜談
 
       不少錢幣愛好收藏者,由于缺乏歷史知識,只認明代“天啟通寶”錢,而不太清楚元代也有“天啟通寶”錢,所以凡帶有“天啟”年號者,都視為是明代的“天啟”(1621年)>。實際上,元代末年所鑄之“天啟通寶”(1358年)比明代的“天啟通寶”還要早263年。所以元代“天啟通寶”當然要比明代的收藏價值高。但如不認真區分,便會造成斷代錯誤, 失去機遇,終生遺憾。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領袖徐壽輝,于公元1351年建元治平,1358年改元天啟,翌年改元天定。徐壽輝改天啟僅有一年的時間,由于時間短暫,所鑄之“天啟通寶”錢,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明天啟(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鑄“天啟通寶”錢不僅數量大,流傳后世的也多,所以人們對明代的“天啟通寶”印象較深。在歷史的發展中,僅有一年歷史的元“天啟通寶”,逐漸被世人遺忘。尤其對初學錢幣愛好收藏者,更不知其中的變故。即是收藏到一枚元代“天啟通寶”錢,也會誤認為是明代的“天啟通寶”錢。
   
    如何鑒別明“天啟通寶”和元“天啟通寶”錢,首先應注意錢幣的材質,然后分析其錢文和型體上的差別。
   
    明“天啟通寶”錢,多用黃銅鑄造,絕大多數品種的“啟”字左上部的“戶”字,其上不是點,而是一橫,與下部“尸”不相連,與元“天啟”的“啟”字有明顯不同。另外,在明天啟錢中,錢背偶有“奉旨”二字,在元天啟錢中是不曾見到的,是鑒別明“天啟通寶”最可信的證據。
   
    從錢版書法上看,元“天啟通寶”錢,版別很少,錢之書法只有楷書和篆書兩種,背面沒有標記。而明天啟錢版特別復雜,書體有楷書和不規范宋體兩種,且楷書不及元天啟秀美,有向宋體過渡之韻味。
   
    從形體上看,元天啟錢外輪較細,楷書秀麗,明天啟錢外輪寬闊,字體濃重,兩者相比,區別很大。
   
    中國古代錢幣,歷來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明清以來,對珍稀錢幣仿鑄作偽之鳳甚盛,所以要正確識別古錢真偽,必須懂得一些有關錢幣方面歷史知識,掌握一些歷代錢幣的基本特征。
   
    二、鬼臉錢

 
古代貨幣雜談
   
    丑陋的面孔,人們俗稱為“鬼臉錢”。它不僅年代久遠,而且是有文字的最早的金屬貨幣,在我國錢幣發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我國最早貨幣出現,在原始社會晚期,那時的人們從遙遠的東海,將海貝遠到內地,作為交換的媒介,到了商周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海貝己遠遠滿足不了交換的需要,故爾出現人工仿制的骨貝、蚌貝、銅貝。銅貝的出現,,以其金屬的特有價值,在以后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取代了貝幣,開始了金屬貨幣流通的紀元。盡管貝幣退居了歷史舞臺,完成了早期貨幣的歷史使命,但在中國的漢字上,凡與錢財有關的字都從“貝”旁,使人們永遠也忘不掉“貝”幣在我國錢幣發展史上,曾起到的重大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是改革開放的年代,政治、經濟、文化迅猛發展,在商品經濟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商業大城市的涌現和金屬鑄幣形態的發展及大量使用。各諸候國都有自已的錢幣,如鏟形金屬布幣;刀幣;方孔圓錢等等。楚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但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別。楚銅貝幣別稱甚多,如“鬼臉錢”,最大者長1.9厘米,最小者長1.3厘米,重0.6克~4.1克。屬于“鬼臉錢”范籌內的還有猿頭幣、骷髏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錢之意。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
   
    楚幣的主要形制除貝幣外,還有布幣、刀幣、每種形制又有不同品種,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楚國錢幣系統,因此被錢幣學家所重視,宋代已把有文銅貝收錄到錢譜文獻之中。
   
    楚國銅貝多系出土文物,民間傳世品甚少。因其長期埋入地下幾千年,通體銹綠深入骨胎,后人難以仿造。目前古玩市上出現了很多假冒偽品,有其形而無其神,人工銹綠與出土者截然不同,輕輕磨擦銹色就會脫落。
   
    三、不是貨幣的古錢


 
古代貨幣雜談
   
    在古代貨幣中,有些錢幣并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但也叫做古錢,在錢幣學中統稱為“花錢”,是古代錢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歷代“花錢”有官鑄也有私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穿孔有方有圓,也有無穿孔的。材質有金、銅、鐵、木、陶等。通常多用來饋贈、賞賜、佩帶、壓邪、祈福、殉葬等。歷代“花錢”可說古代民俗文化,時代生活的形象反映,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和收藏價值,早在宋代己被收錄到錢譜文獻之中。
  
    “花錢”的種類很多,有吉語錢、生肖錢、錢文錢、咒語錢、秘戲錢等。
  
    吉語錢如“長命富貴”、“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福壽康寧”、“大吉大利”、“日日生財”、“開門得利”、“連中三元”、“指日高升”、“封侯拜相”“加官進祿”“合宅平安”、“夫榮子貴”“九如三多”等,反映我國古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追求。
   
    生肖錢以十二生肖為主,背面為十二屬相動物配十二地支,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屬相。
   
    錢文錢如不注意,會與真幣相混淆,這種“花錢”的正面鑄有如;“太平通寶”、“周元通寶”、“大觀通寶”、“乾隆通寶”、“康熙通寶”、“咸豐通寶”等,與真幣無大區別,而其背面多鑄有各種圖案,這是與流通貨幣最大的區別。
 
    咒語錢是道教祈用錢,常見的有“降魔伏邪”、“驅邪避惡”、“驅邪降福”等,錢背為七星和龜蛇圖案,這類“花錢”又稱降魔錢,也是道士驅魔伏邪之物。
 
古代貨幣雜談
 
    秘戲錢為古代長輩在兒女結婚時,作為傳授房事以求子孫所送的禮物。
 
    還有一種“花錢”專為皇宮內作為裝飾、賞賜所用,稱為“宮錢”,不僅鑄造精細,含金量也高,如南宋的“紹定萬歲”銀質鎏金幣、“景定萬年”銅質錢,清雍正年間背有龍鳳圖案的錢,都是“花錢”中的嬌嬌者。目前所知,最大的“花錢”為太平天國時所鑄的“太平天國圣寶”,直徑為33.5厘米,重4500克。
 
    古代的紀念幣也屬于“花錢”之類,我國每個朝代幾乎都鑄有紀念幣,從文獻記載上來看,最早的紀念當屬五代時的“天策府寶”大錢。
 
    古代花錢是錢幣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錢幣中一切錢形,內容廣泛,制作精細,收藏“花錢”是一件非常有情趣的活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博物館(2014-01-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